『壹』 为什么说了解旅游文化资源是学习中国旅游文化的基础
为什么说了解旅游文化之源是学习中国旅游文化的基石?是这样的,了解了旅游文化就知道了我们中国的名山古迹。
『贰』 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框架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及微观组织文化。
2.旅行社企业文化
旅行社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所遵循的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的目标、经营的方针、管理机制、服务质量、社会责任、品牌诚信、员工的素质等方面的总和,它是旅行社个性文化的根本体现,惯穿于旅行社发展战略、经营管理之中,是旅行社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旅行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1.夯实基础,提高物质文化水平
旅行社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上层”的理念,但是必须以物质为基础为载体。旅行社的物质文化是由旅行社的员工创造的旅游产品和物质设施等构成的一种表层文化,它主要包含旅行社的线路设计,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象征物、纪念品,宣传的标语、文字、音像、图片资料,以及员工的衣着、企业的建筑物等。直接外化的反映了一家旅行社的总体特征。企业物质文明的首要内容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包括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旅行社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与否的直接依据就是旅行社的员工创造的旅游产品是否合格或者说优秀,而对旅游产品最具发言权的便是旅游者。要创造出优秀的旅游产品,必须从这么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让旅行社的名称更响亮,应遵从简短明快、有独特性、易读易记、富有艺术性和形象性等方面来给旅行社名称命名。例如康辉旅行社寓意“健康、快乐、光明、向上”,词义富有民族特色,欢乐吉祥。其蕴涵两层含义:一是预示着企业前途光明;二是通过企业发展,造福国家、社会和大众。其次,要按照旅游企业CIS,即企业识别系统的要求,对旅行社的建筑风格、地理位置等应从长远战略的角度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总之就是要让潜在或现在的旅游者以最快的速度识别企业外部形象。旅游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应当在遵循技术审美、顾客愉悦和伦理价值等原则,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塑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表现形式。
2.加强旅行社企业管理,突出强调以“服务、诚信、个性”为主题的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为本、服务致上”是中国国际旅行社奉行的经营理念;中国旅行社坚持的质量方针是:“满足顾客需求,经营诚实守信,品质凝聚人心”。 对于广大旅行社来说,应该突出强调以“服务、诚信、个性”为主体的经营理念。服务性是旅行社的基本工作特征,其提供的旅游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其提供的是一种与旅客的经历、感受等息息相关的服务,是一种无形产品。在服务过程中,注重诚信、提倡个性,亮出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服务方式,让旅客感受到在接受服务、享受旅行中,不仅收获了景点视觉,更收获了该旅行社独特的企业文化。但是,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旅行社的服务质量、信誉等问题的投诉也日渐增多,旅游企业信誉下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都将成为旅行社发展的绊脚石。许多优秀的旅行社已经逐渐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正大力改革旅行社内部管理,提出新的经营理念。旅行社要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服务。例如康辉旅行社的企业理念“创造文明、 服务民众共创康辉 、共享康辉”,诚志达旅行社“把问题留给自己,把优服回报客户”。
3.注重企业的行为规范,丰富企业的行为文化内涵
旅行社的企业文化是指旅行社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涵盖了企业经营、人际关系活动等文化现象,是旅行社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活动的动态反映,所以旅行社在塑造自身为文化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企业行为文化、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的规范。旅行社应当遵守国际、国内的行业规则,追求职业道德,以诚信为本,提高服务质量。在旅行社人际的关系规范中,不但要注重社里员工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规范员工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建立精确的客户管理档案。为了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需要有力地贯彻企业理念,为各部门及全体员工树立典型人物,使之成为整个旅行社的行为标兵,从而带动其他员工,提高整体素质。而旅行社企业制度文化的塑造,则是对旅行社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的限制,使其能按照旅行社业务操作规范、绩效考核、企业纪律等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办事。旅行社的企业制度文化是强化经营责任,提升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责任制度,是企业制度文化的组织形态。旅行社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则制约和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差异性。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必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效益;而落后的管理制度和理念则会削弱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瓦解企业的战斗力。
4.提炼旅行社的核心价值观
旅行社是整个旅游业中最具有活力与能动性的一个行业,旅行社将旅游业中的“游、购、娱、吃、住、行”六要素有机地连接起来,全面盘活了整个旅游业,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其提供的旅游服务与游客的人身经历、心理感受等息息相关,所以旅行社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所处的客观环境,认真研究自身的经营状况及旅游业的发展前景,通过分析研究,提炼出旅行社的价值观体系,总结出可以促进并保持旅游企业长足发展的企业理念,特别是旅行社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旅行社当把优质的服务和品质作为企业的理念,全面提升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塑造良好的行业形象。例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面向市场,培育旅游主业核心竞争能力;追求企业的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共同提升”是国旅总社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团结、务实、专业、创新、激情”是吉林5266旅行社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旅行社企业文化的高低决定了旅行社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能给企业提供生生不息的长期牵引力和持续不断的内在动力。旅行社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不断地自我培养,自我修炼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目前激烈竞争的旅游环境下,旅行社一定要根据本企业的历史和经济环境演变过程,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对旅行社来说,那便是品牌、诚信、服务质量和内部管理机制,这些和旅行社企业文化完全契合的。其实旅行社的企业文化的提高,对旅行社自身,对整个旅游业将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5.重视品牌效应,提高企业形象
品牌是旅行社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一个国家、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旅行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品牌经营是旅游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利器。消费者的感性消费呼唤品牌经营战略。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凭借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与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它的显著特点是不可储存性、无形性和异地消费性,这就决定了旅游企业需要通过品牌形象向消费者传达积极的、实在的感受。旅行社品牌,是旅行社为了识别其旅行社或产品,并区别于其他竞争者所用的一种具有显著特征的标记。品牌的外形要素通常由名称、标志和商标组成,而品牌的内涵要素则是旅行社经营理念、经营方针、经营方式、服务理念、服务特色、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有机组合。旅行社的品牌经营,则是通过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品牌保护及品牌资产评估等活动,以提高客人的满意度、忠诚度和旅行社的知名度、美誉度。重视品牌效应,实施品牌经营战略,能够扩大旅行社的知名度,在保证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前提下更能赢得市场,巩固与旅游消费者的关系,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
著名旅行社“广之旅”的品牌经营策略是:品牌是品质的承诺,“高品保”则被确立为企业的品牌特色,而周到、细致、贴心、温暖的专业服务则是它的具体诠释。正是树立“广之旅”品牌的意识,使得“广之旅”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总是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提高质量和增加产品附加值方面。近年,旅游业进入微利时代,行业竞争也更为激烈,其中的价格战更加惨烈,甚至有些降价已经突破了旅行社的底线,“不赚钱也得做,不做市场就丢掉了。”面对这种现状,“广之旅”重新调整了经营策略,于是,一改“广之旅”原来的单一分类模式,分设“自游型”、“普及型”、“豪华型”、“尊贵型”产品,并推出自游通、新联假期和高品保三个品牌。
重视企业形象(CIS)设计和提高,通过优质、诚信的服务,通过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员工和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企业素质,提升市场竞争力。把企业形象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发挥它的最大价值,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6.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接待工作本身是旅行社员工积累经验和增长见识的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在旅游活动和接待工作中也会不断地出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挑战,因此每个人在工作中不断会有新的成功与失败的经历,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学习、总结与交流的过程。因此,在旅游淡季或某个必要时段,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对员工进行操守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主要表现在:遵纪守法,遵守旅游行业内、旅行社及办事处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旅游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尊重客户,诚信待客,细致耐心服务好每一位客户,确保留住每一个客户;精通为人之道,光明磊落,诚实可信,真诚待人,符合“做旅游先学会做人”的行业原则;行为端正,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服装整洁,谈吐符合旅游行业工作特点等。一方面通过培训,大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知识素质、职业素质),员工要有一定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应变能力,这样员工在追求职业成长和发展方面的期望就高。从而提高整个旅行社的服务质量。
构建优秀的旅行社企业文化是旅行社适应竞争、保持常胜不衰的根本保证。旅行社企业文化的提高,对旅行社自身,对整个旅游业都将会是一种双赢的结果。但是,旅行社企业文化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旅行社应该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让自身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向着更健康、更强大、更具竞争力、更富社会责任感的方向发展。
『叁』 浙江旅游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浙江省简称浙。位于东海之滨。浙江以文物之邦、旅游之地著名。是我国东南沿海社会经济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省。 浙江省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全省海岸线总长6486公里,居中国首位;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岛屿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 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 浙江省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水资源量居全国第四位。森林覆盖率达59.4%,经济林、竹林资源丰富,名优特产 多。茶、桑、柑橘等中外著名,山核桃、香榧等干果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乌桕、厚朴、山茱萸等为全国重点产区,毛竹产量居全国前列。树种资源丰 富,素有中国“东南植物宝库”之称,“活化石”银杏等50多种野生植物列入国家珍稀保护名录。已知野生动物1900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20多种,占全国野生保护动物的1/3。浙江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 主。有12种矿产储量位于全国前三位,其中,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石煤、明矾 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居全国第一位,萤石居全国第二位。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浙江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 浙北平原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重要的黄麻、桑蚕产区。浙江丝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浙江是绿茶、毛竹的主要产地,著名的龙井茶驰名中外。浙江也是中国书法的圣地,历史上曾出现过王羲之、褚遂良、吴昌硕等书画大家。盛产大、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海鱼及四大家鱼。公路是浙南山区重要交通线。沿海水运发达。宁波、温州为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深水海港北仓港已基本建成。六七千年来,勤劳勇敢的浙江人民在开发与建设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技术精湛的手工艺品,美味可口的佳肴,使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交相辉映,形成了浙江旅游文化独特的内容与形式。 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全省现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岛、天台山、莫干山、雪窦山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居中国首位。此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2个,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萧山湘湖、温州瓯江、绍兴会稽山等省级旅游度假区13个。省会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秀丽迷人的西湖自然风光闻名于世。 浙东水乡佛国游。浙东具有中国典型的水乡地貌。从杭州至绍兴、宁波一带,水网交织、阡陌纵横;舟山是海岛,山、海风光美丽壮观。这里的居民择水而居,采石筑桥,生活方式独特。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遗产均异常丰富,可感受到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浑然一体之美。景点主要有绍兴柯岩、中国书法圣地兰亭、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新昌大佛、宁波奉化溪口、滕头村、河姆渡遗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等。 浙西名山名水游。从杭州向西而行,沿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至千岛湖。这是中国著名的黄金旅游线之一。景点主要有严子陵钓台、富春江“小三峡”、瑶琳仙境、富阳古法造纸及古籍印刷作坊、浙西大峡谷、山里人家、红灯笼乡村家园、天目溪漂流、兰溪诸葛八卦村、龙游石窟、建德九姓渔民婚礼、大慈岩及千岛湖等。 浙南奇山秀水游。由宁波沿东南海岸南下至温州,沿途可游览天台山、雁荡山、楠溪江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昌的大佛寺,天台山的国清古刹、石梁飞瀑,雁荡山的灵峰、灵岩、大小龙湫以及楠溪江沿岸古镇均为浙江山水之上品。主要景点有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永康方岩,温岭长屿硐天,温州南麂列岛、洞头渔家乐、瑶溪、泽雅、雁荡山、楠溪江,缙云仙都等。 浙北丝乡古镇游。从杭州乘车至嘉兴,再转乘游船沿古运河直达中国另一个名城苏州;也可从杭州出发经湖州,乘船观赏太湖风光,直达风景旅游城市无锡。杭嘉湖平原是著名的蚕乡,也是古代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沿途游人可感受到小桥流水的风情,还可参与采桑、喂蚕、织布、印蓝花布等活动。主要景点有南浔丝业会馆、小莲庄、方丈港蚕村、西塘、南北湖、乌镇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钱江涌潮,是北半球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海内外旅游者。 浙江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特色明显,知名度较高。有重要地貌景观资源800余处,水域景观资源200余处,生物景观资源100余处,人文景观资源100余处。至1999年底,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2处,省级森林公园42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0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1处。旅游资源总量名列全国前茅,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
『肆』 旅游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旅游抄文化其特征是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
相关介绍:
任何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产生、发展和完善,都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展到相当水平的结果。随着旅游业在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它对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和依赖也越加明显。
(4)旅游文化的基础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1990年10月召开的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提出:“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一般包括旅游、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主体说与客体说都是从旅游的基本要素出发界定旅游文化的。客体说是产生旅游文化的基础,但仅有这个基础还不能揭示旅游文化的本质内容。与之相比,主体说明确指出旅游文化与旅游客体之间的包含关系,这是认识上的一大进步。总和说开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旅游文化
『伍』 旅游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知识性:旅游给大家带来很多见识,增进了对各地了解,丰富了人文知识。这才是旅游的真谛!
意志性: 旅游给大家带来心灵的意志,会让自己的思维,心情发展到兴奋,快乐的极致。
休闲性:日前高速运转的生活工作频率,使人越来越感到生活的压力过大,所以需要在一些假日放松自己,到海滨城市享受阳光,沙滩,大海,蓝天,白云。
(5)旅游文化的基础扩展阅读
交往定义: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目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时间定义: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时的统计标准之一:逗留的时间。
相互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
生活方式定义:中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陆』 文化旅游的商业模式基本形态有哪些
文化旅游毫无疑问是当今热点,但各界对其的认识却存在差异,很容易与旅游文化混淆。除了在概念和内涵理解上有分歧,关于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同样莫衷一是。正因此,文化旅游要获得更好发展,有必要搞懂常见的七种开发模式。(来源参考:文化旅游的七种开发模式)
一、主题附会型
主题附会型是将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旅游业设施与文化旅游主题相结合,从而产生更大效益的一种模式,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较为常见的开发模式类型。
二、提升整合型
顾名思义,提升整合型是通过整合一个或多个区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集中包装和开发,再以人造景观方式重现文化的一种模式。在这种开发模式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文化旅游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以及带动相关产业进步。
三、原地浓缩型
对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有选择性地体现当地文化旅游的风韵。因此,在合适地段,建设以当地文化旅游特色为主题的园区、集中呈现当地文化旅游精华,是文旅资源丰富地区常采取的开发模式。
四、短期表现型
国内有部分非常重要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只能在特定时期才举办,具有明显的时间局限。短期表现型就是一种充分利用特定短暂文化旅游资源来推动区域内的旅游业突击发展的模式,缺陷是只对短暂性旅游人流产生激发作用,可持续性不强。
五、直接利用型
这是一种不改变文旅资源原貌的开发模式,即直接对存在的文旅资源开发成为旅游产品。直接利用型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特色文化,对游客体验当地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是各界普遍推崇的开发模式。
六、复原历史型
复原历史型与提升整合型存在一定共性,都是通过人造景观方式进行再现。所不同的是,复原历史型仅限于对历史民族文化的再现,提升整合型限制较少。所以,复原历史型是通过历史记载,对失传的传统文化题材进行挖掘,以恢复历史面貌的开发模式。
七、虚拟型
虚拟性开发模式与主题公园结合程度很高,原因在于其利用的是可能并不真实的历史故事或传说,以此营造的自然景观或重现历史场景。这种模式常见于文化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柒』 旅游文化哲学基础的书籍影响国人旅游观念
旅游文化哲学基础的这个书籍影响国人旅行的关键的话,这个不是很了解的,这个他应该是没有没有专门讲述,讲讲是我旅游这方面的一些事情吧。
『捌』 旅游文化的挖掘与开发
旅游文化的挖掘与开发,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研究:
1、旅游文化与旅游规划的关系
旅游文化与旅游规划密不可分,旅游文化是进行旅游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规划是对旅游文化的总结、提升和表现。
第一,旅游文化是进行旅游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文化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源泉,旅游文化则是人类独特的文化成果,是发展旅游业的灵魂。把握景观文化的内涵,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则。旅游文化也为旅游线路设计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参考。
第二,旅游规划是对旅游文化的总结、提炼和体现。旅游规划是通过对规划区域的旅游文化的把握,对当地历史和旅游文化的解读和提炼,精练地总结出当地的基本风格和类型,也即对旅游文化的提炼,包括特色文化的提炼,为未来的旅游开发和规划提供当地的特征基础。旅游规划的目的之一,是既能够提供具有当地旅游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又能够提供满足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通过提供体现当地旅游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旅游地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游客的认可度,而且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成功的旅游规划也是旅游文化的合理利用和体现。
2、旅游文化的资源与开发
第一,对旅游文化资源的正确理解。根据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按旅游资源的成因或其属性分类,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文化的载体,它不仅具有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文化内涵,即意味着它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第二,旅游开发者的规划活动。设计主体(旅游规划师)对设计对象即旅游文化资源(确切地说是代表旅游文化资源的符号信息)运用人类设计技能,设计出一个能够实现和满足一定目标和需要的最终的文本方案—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方案。若从设计主体的视角来看,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分析有哪些文化素材可以参与到旅游开发过程中来,也即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分析把握;其次,确定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和需要,也即设计主体价值前提的确立;最后,采用适当的方法,实现资源文化内涵向产品文化外显的转化。
第三,文化主体的选择问题。是以当地居民作为文化主体进行规划中的文化选择?还是以旅游者作为主体进行规划中的文化选择?旅游区首先是作为当地居民的家园而存在在历史过程中当地居民世代积累形成的环境文化特色,有着独特的形式和内容,不仅是他们物质生活的家园,更是能植根于人们记忆中思想情感上的家园。当地居民作为最为长久的居住者,是旅游区社会环境文化中稳定的实践主体;而旅游者则是经常变化、在旅游区匆匆而去的过客。世代生活于此的居民应始终处于社会环境文化的发展的主体地位。在旅游规划的制定上,必须坚持居民第一、旅游者第二的原则。
第四,挖掘文化或文化创新的策略来突出旅游景区的特色而使旅游景区具有新的吸引力。首先,注重文化内涵。在实际中,无论是文化性的旅游项目,还是生态性的旅游项目、探险性的旅游项目、度假性的旅游项目等,都有一个文化内涵的问题。其次,注重文化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合适的文化形式,文化形式必须和文化内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景点开发,要求在充分把握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采用良好的文化形式的表现手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再次,注重过程的文化性旅游的经营,即活文化的经营。主要是将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结合起来,使每个景点成为旅游景区的“亮点”,这些“亮点”才是旅游景区有吸引力的地方,才是一个旅游景区活的灵魂。因此。在塑造和加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时关键要抓好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的结合,死文化和活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结合。最后,注重细节的文化性。在旅游景区开发中往往是一些细节,使人看过后感觉到这个地力一有水平,有文化,是精品,其中一个重要的策略便是要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进行旅游开发和规划注重细节。
第五,旅游文化的外化,即将旅游文化通过转化为旅游产品来吸引更多的游客。首先,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立旅游资源的核心文化内涵和辐射文化内涵。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往往是复杂多样的,要能准确地把握旅游资源的核心文化内涵和辐射文化内涵,应聘请有关专家在对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客源市场,由专家们经过对同类旅游资源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并结合各种区位条件从而确立旅游资源的核心文化内涵和辐射文化内涵、该旅游资源。其次,根据旅游资源的核心文化内涵和辐射文化内涵来确立旅游产品外显系统的特征。在正确认识和选择资源文化内涵意义的基础上对旅游产品的外显系统特征的感知和把握就成为外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旅游产品的外显系统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旅游产品本身及环境所展示的艺术气氛和艺术意境是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一种烘托和渲染,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从心理上和感官上所感知的第一步,所以这种艺术气氛和艺术意境应该紧密围绕旅游资源的核心文化内涵。
(2)旅游产品的文化气质、文化气氛是旅游产品外显系统的“精髓”,旅游产品的文化气质则相当于人的素养和风度。吸引旅游者的更主要的因素取决于旅游产品的文化气质。如故宫给人以高贵的皇家文化气质。
(3)旅游产品所传递审美信息的新旧性质,即时代气息。旅游产品的时代气息是旅游产品文化气质的外在表现,所以旅游产品的时代气息应符合其文化气质。最后,旅游产品的完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外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之后,还要随着外界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旅游产品,也有可能随着客源市场的变化,重新确立其旅游资源的核心文化内涵和外显系统的特征。
『玖』 举例说明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
浙江为例
1、浙江旅游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相得益彰:浙江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人口5056万。全省辖:11个地级市。杭州、宁波2个副省级城市,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舟山等9个地级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南方光热条件好,水资源丰富。还是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有著名的舟山群岛。全省海岸线总长6486公里,居中国首位,海洋旅游的开发前景广阔。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18℃。浙东具有中国典型的水乡地貌。从杭州至绍兴、宁波一带,水网交织、阡陌纵横;舟山是海岛,山、海风光美丽壮观。这里的居民择水而居,采石筑桥,生活方式独特。使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交相辉映。
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全省现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岛、天台山、莫干山、雪窦山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居中国首位。此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2个,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萧山湘湖、温州瓯江、绍兴会稽山等省级旅游度假区13个。
2、浙江旅游文化资源的人文色彩浓郁:浙江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她山明水秀,人杰地灵,“东南财富地,江浙人文菽”。浙江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更有“文化之邦”、“旅游之乡”的盛名,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昌盛,自从东晋南朝以来就后来居上,千百年来遥遥领先,在21世纪的现代化赛跑中理当再接再厉,更上新台阶。浙江先民把一个落后贫穷的蛮荒之地逐步建设成全国领先的膏肓省区,不仅摘掉“南蛮”帽子,而且维持千余年的前列地位,丰厚的文化折射出璀璨的思想光芒。
自古江东多才俊,思想家王充、王阳明、黄宗羲、龚自珍,诗人贺知章、骆宾王、孟郊、陆游,科学家沈括,戏剧家李渔、洪升。书画家赵孟頫、徐渭等是杰出代表。
近代浙江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前赴后继,可歌可泣,鸦片战争中壮丽殉国的“定海三总兵”彪炳千秋;镇海招宝山炮台官兵痛击法国侵略军;太平军驰骋浙江大地扫荡清妖;“鉴湖女侠”秋瑾壮志凌云,不愧为巾帼英雄。
浙江的最主要少数民族为畲族,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少数民族自治区域主要有景宁,畲族自治县(全省唯一)、武义县柳城畲族自治镇、兰溪市水亭畲族自治乡等,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畲乡风情游,吸引了四卖你吧放大游客。
古有“无绍不成衙”、“无宁不成市”的佳话,“绍兴师爷”、“宁波帮”名扬天下,不但容纳了中原文化的精华,而且不失时机抓住西学东渐的契机,中西文化在此激烈碰撞,特别是近代留洋学热潮迭起,涌现灿烂的科学群星。蔡元培先生破天荒地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主张。
浙江也是中国书画的圣地,历史上曾出现过王羲之、褚遂良、赵孟頫、徐渭、吴昌硕、黄宾虹、沙孟海、丰子恺等书画大家。
人杰地灵的浙江, 历史上佛法盛行, 古寺名刹遍布, 高僧大德辈出, 缁素信众云集, 佛教文化底蕴深厚, 资源丰富。这既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与浙江的秀山丽水相结合也是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如海天佛国普陀山、杭州灵隐寺和净慈寺、天台国清寺、宁波天童寺和阿育王寺、新昌大佛寺、奉化雪窦寺等佛教胜地吸引了国内外的大量游客。
3、浙江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悠久: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浙江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有距今8000年的萧山跨湖桥文化、距今7000年的余姚河姆渡文化(水稻栽培)、距今5000年的余杭良渚文化。还有,远古农业的起源浦江上山遗址。从远古的建德人开始、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原始文化揭开了文明的篇章,传说中舜的后代受封于上虞和余姚,大禹治水到过绍兴,并长眠在此,在先秦已为百越文化中心,春秋时的越国、三国的孙吴和十国中吴越均以浙江为发端,由于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晋皇室南下始称东晋,此后政权经历宋、齐、梁、陈之变迁。此后大量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宋以临安为都一度占据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元朝设江浙行省。隋炀帝修建大运河以余杭(杭州)为南段起点,便于到江南游玩。杭州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对这里的繁荣与美丽感到惊讶,誉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逐渐成为古代中国经济的重心。
省会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秀丽迷人的西湖自然风光闻名于世。西湖刚在今年成功申遗,极大提升了旅游文化等品位。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遗产均异常丰富,可感受到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浑然一体之美。
4、浙江非遗上榜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数居中国首位:文物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全国第一批历史名城中杭州、绍兴、宁波榜上有名;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六处。其次古迹不计其数,比如六和塔、兰亭、禹陵等,佛教名刹如灵隐寺、国清寺、天童寺等;更有河姆渡、良渚、马家浜古人类遗址。
园林建筑占一席之地,杭州为七大古都之一,仍有宋城遗留至今;东阳卢宅、兰溪诸葛八卦村、武义俞源太极村是研究古老文化的活标本。工艺美术特产名闻遐迩,一方面丝绸、茶叶、瓷器制作工艺精良,如绍兴的黄酒、青瓷等自古为皇家贡品,也成为传统出口产品,唐代越州的青瓷;宋代的龙泉窑和婺州瓷;另一方面杭州织锦、东阳木雕、永康五金;龙泉宝剑等名不虚传,能工巧匠层出不穷。
六七千年来,勤劳勇敢的浙江人民在开发与建设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技术精湛的手工艺品,美味可口的佳肴。
5、浙江文化旅游资源的旅客潜力巨大:浙江是我国东南沿海社会经济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大省。至1999年底,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2处,省级森林公园42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0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1处。旅游资源总量名列全国前茅,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
古代浙江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为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后来居上。唐宋以来,江浙一带是全国经济中心和赋税重地,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盛产丝绸、茶叶和稻米。历来成为了文人墨客,官宦显贵向往之地。
据有关研究表明,“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近代开埠后的上海,鼎盛于辛亥革命后。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宁波商人足迹编辑香港澳门,东南亚、美洲和欧洲。
2007年,浙江经济总量列广东、山东、江苏之后,居全国第4位;人均GDP列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之后,居全国第4位和各省区第一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居全国省区第一位。
省农办传来两条振奋人心的消息:2008年,浙江农业增加值达到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3.9%,首次突破10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58元,比上年增加993元,连续2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
改革开入以来,浙江省旅游经济迅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经济整体实例明显增强,旅游总收入、国内游客量、入境游客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企业经营效益位列全国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