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文化 » 文化交流旅游

文化交流旅游

发布时间: 2020-12-07 09:18:57

❶ 为什么国际旅游增进文化交流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回人们交流日答益频繁。跨文化、跨国界的文化交流传播是二十一世纪文化发展的动力,尤其在中国入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日益与国际接轨和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文化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也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❷ 公司经营范围上有“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是否可以以文化艺术交流名义组织旅游而不经过旅游局审批

这个有点明知故问的感觉,政策的东西你知道了就不敢做了,如果不知道你是可以操作的,哈哈,你懂的

旅游业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辨析二者的关系必然会涉及到旅游业对文化作用的问题。虽然旅游业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的认识,但对于旅游业究竟如何促进文化发展繁荣却缺少系统的思考和准确的表述。

一般来说,旅游主要是城乡居民基于满足精神方面需求而引发的外出游玩活动。从文化角度看,旅游主要表现为旅游者对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审美行为,是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之间的文化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旅游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但旅游业的本质是会产生较强文化效益的经济产业,它不是文化事业,也不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旅游业对文化的作用不能泛泛而谈.由于不同的地方文化的含义有所不同,因此分析旅游业对文化的作用,需要明确特定的文化范畴才能进行。

一、旅游业对促进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文化交流所指的文化一般是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文明。从国际范围看,按照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的标准,广义的文化可以分为中华文化、日本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东正教文化、西方文化、拉丁美洲文化、非洲文化等。从国内范围看,在中华文化之下又可以分出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亚文化。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促进文化交流都是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文化交流的主渠道之一,旅游业在这其中发挥了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

(一)这是与大规模旅游经济活动相伴随的文化交流。自从文明开始诞生,文化交流就一直存在,但在没有现代旅游业出现之前的文化交流是相对零散的,同经济的联系也不太紧密。旅游业的发展,则以经济为动力,并通过经济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范围。2012年,全球过夜旅游者达到10.35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到1.08万亿美元;而同期国内旅游达到29.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27万亿元。这其中,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旅游占了很大比例。可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已经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二)这是民众之间的文化交流。从交流主体的角度看,可以划分为官方层面的文化交流和民间层面的文化交流。官方层面的交流发生在政府之间,往往通过公共财政支出,弘扬本国或者本地的文化。比如我国派遣文艺团体出国表演,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等,都属于这一范畴。民间层面的交流则更多是自发的,是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地区居民之间基于文化差异而进行的相互访问。旅游交流属于民间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与官方交流互为补充,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发展。

(三)这是一种更深入、更持久的文化交流方式。旅游业推动的文化交流不是少数精英之间的文化交流,而是国民全方位参与其中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不预设主题、不先入为主,是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交流是面对面的交流,是客源地和旅游地居民之间的互动式交流。因此,影响面更大,也更为长久。

总之,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跨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沟通,有利于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二、旅游业对推动文化建设具有非常突出的平台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目标,如果从大文化的角度看,五个建设都属于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范畴,即属于大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但是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并列的时候,文化建设一般指的是发展科技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精神支柱,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经济学家于光远曾经说过,“从社会文化价值看,旅游具有非常明显的教育意义,它可以是一种社会化的因素,因为它使人亲自了解现实,可以培养人们面对现实的某种态度,它也是一种培养感情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它有利于智力、科学、技术、艺术和文学方面的创造。”
需要说明的是,旅游业对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不是依靠国家投入来实现,而是通过市场经济,主要依托游客自身的旅游消费达到了促进文化建设的目标,国家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实际上可以用更小的成本,产生了更大的文化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业既推动了文化建设,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建设。其中,旅游业对文化建设的作用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旅游业对于形成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独特作用。核心价值是一个社会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推动形成核心价值对于一个国家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中国汉武帝之后的帝制时代,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共同价值观对于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值得注意的是,核心价值的形成除了教育,还在于国民通过现实的工作生活中去感悟、去印证、去实践。因此需要通过更多渠道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形成。以旅游的方式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僵化、填鸭式地灌输,而是通过柔性影响、自然渗透,春风化雨式地帮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比如,人们在游览了祖国的壮美河山和名胜古迹之后,很自然地会将对大好山川的热爱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转移为对国家的热爱,而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往往更为巩固和持久。再比如,游客在参加红色旅游之后,自然会对先辈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由此形成的向上精神动力是其他教育方式很难替代的。

(二)旅游业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突出作用。国民素质包括身体素质也包括文化素质。中国自古就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说法。旅游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于国民的身心发展都有很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青少年而言,更多地参与到旅游中来,有利于其全面健康的成长。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支持年轻人开展游学活动,其看重的正是旅游业的这种突出功能。未来我国需要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对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推动文化建设。

三、旅游业对文化事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

文化事业强调文化的公益性、公共性。公共文化需要政府来提供,因此这种文化基本上是免费的,或者是收费很少,带有优惠性质的。文化事业虽然强调政府投入,但文化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可以分享文化建设的成果,进而实现文化建设的目标。因此,只要有利于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式都可以采纳。这也意味着,发展文化事业并不等于要完全排除市场的内容。如果通过市场机制的方式能够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样也应该将其充分的运用。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发展文化事业中主要提到四大任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而旅游业对这四个方面的文化事业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旅游业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属于公共财政投入的内容。既然是公共财政投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越多,其文化投入产出的效率就越高。国家规定,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要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一般而言,公共文化设施其享受的主体往往是设施所在地的居民。通过旅游业,可以引导更多外来游客享受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有利于提高文化效益。

(二)旅游业是一种独特的现代传播渠道。现代传播体系的建设对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一般的观点,传统媒体包括第一媒体报纸刊物、第二媒体广播,第三媒体电视,现代媒体包括第四媒体互联网和以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博客、桌面视窗等为代表的第五媒体。从传播的角度看,媒体即信息传播的平台,其中,信息的覆盖面、信息被接受的程度、信息传播的速度都是衡量媒体传播效率的重要标准。旅游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很大程度扮演了信息传播媒体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旅游可以被视同为“第六媒体”。与其他五种媒体的不同之处在于,旅游传播信息的速度虽然相对较慢,但是旅游目的地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却很大,此外旅游目的地信息的传播还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游客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感知和消化信息。同时,旅游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它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信息的主动选择,具有很鲜明的互动式的信息传播特点,不像其他媒体只是由一方被动接受信息。目前,社会普遍忽略了旅游在现代传播体系中扮演的独特角色,未来需要对此问题予以更多关注。

(三)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目前对于旅游业促进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社会上存在不少的争议。特别是一些地区在盲目开发旅游业中对传统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后,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甚至把旅游业作为破坏传统文化的“罪魁祸首”。分析这种情况需要对几个问题做出回答。

其一,发展旅游业是否必然会破坏传统文化。虽然一些不科学的旅游业发展行为确实对传统文化造成了破坏,但其实对传统文化冲击最大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较之工业化与城市化同传统文化的相互对立,传统文化与旅游业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冲突。更为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是旅游业发展重要的依托对象,破坏传统文化其实就是破坏旅游业自身,因此旅游业从发展本身而言,必然要把保护传统文化作为发展中重要的内容。此外,差异化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各个地方只有更多地保留传统的多元文化、异质文化,旅游业才能更好地吸引游客,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业具有保护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

其二,发展旅游业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机制是什么。与依靠国家投入进行保护和传承不同,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利益机制而实现的保护。在这个过程中,旅游业将利益机制传导给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通过经济动力促使其对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不是将其封闭起来的静态保护,而是以文化交流、互动的方式实现的动态保护,这种保护是基于发展视角的保护,其实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保护。比如山西的平遥古城,在旅游业没有发展起来之前,一直被视作当地政府的一个包袱,急欲将其拆掉。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兴起,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才意识到平遥古城是一个绝佳的旅游资源,因而自觉地强化了保护古城的动力。再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邓敏文在研究侗族大歌时特别提到,“如果侗族大歌不能与时俱进,就是死路一条。侗族大歌必须从侗族村寨走进学校,走进县城、州城、省城乃至国内外各大都市。当然侗族大歌在城市化进程中,千万不要遗弃它固有的生存基础——侗族村寨。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侗族大歌也会死无葬身之地。”从旅游业的角度看,侗族大歌要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下去,除了“走出去”之外,还要“引进来”,这就是要通过旅游业形成一种良性的利益反馈机制,让留在侗族村寨的居民还可以通过向游客表演等方式来展示侗族大歌的魅力,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村寨“空心化”,使侗族大歌“走出去”之后还能实现原居地的文化发展。

其三,如何看待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破坏的现象。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因为规划、开发、经营不当对传统文化造成破坏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利益传导机制太强,同时又缺乏平衡和制约机制,因而出现旅游场所过分商业化,文化传承人为迎合游客将文化庸俗化肤浅化等行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找到旅游业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一个平衡点。一方面通过示范引导,鼓励旅游业投资者和经营者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中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加大对旅游业发展中破坏传统文化行为的处理,建立和完善纠错机制,最大限度保护好传统文化。

总之,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对待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作用,主要应该肯定其正面的价值,同时避免旅游业发展中对传统文化破坏的行为,以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对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的积极作用。

(四)旅游业可以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是要补上农村文化事业这一“短板”。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其落脚点在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这些年国家也在通过农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方式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但除此之外,还有必要关注旅游业对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作用。这一点在许多乡村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地方有较明显的体现。比如,一些乡村旅游经营户通过接待城市游客,就不同程度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服务意识。

四、旅游业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

分析旅游业对文化产业的作用,首先需要对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做出区别。旅游业是为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提供物品和服务的一组产业集合;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集合。虽然二者都是一系列产业的集合,但是旅游业实际上是从消费需求角度来衡量的一个产业,文化产业则是从消费供给角度来衡量的产业。由于二者各自从需求方和供给方来衡量产业,因此彼此之间存在一些交叉。但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各自独立,并不是完全同一的产业。

从统计的角度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交叉的部分主要有:一是在文化产业的文化艺术服务类中,文艺表演服务、文物保护服务、文化遗产保护服务、博物馆等有一部分是面向游客的,对应的是旅游产业中“游”和“娱”的环节。二是在文化产业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类中,公园管理、游览景区管理、室内娱乐活动、游乐园活动等很大部分都是面向游客的,对应的也是旅游产业中“游”和“娱”的环节。三是在工艺美术品生产中,工艺美术品的制造和销售如果面向游客,对应的是旅游产业中“购”的环节,但这部分在旅游购物中所占比重并不会太高。总体来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交叉的部分并不是太多。根据2010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的数据看,游购娱的比重大约占全部旅游消费的三分之一,而这其中属于文化产业的部分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大致估计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重叠交叉的部分只有10%左右。此外,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5%;2004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05%,旅游产业的份额大于文化产业。

具体到旅游业对文化产业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旅游业促进了一部分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利用,使其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从旅游业的角度看,文化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许多文化资源如果不借助旅游市场这个渠道,就只能是“养在深闺人不识”,不能成为可供消费的产品。比如过去许多有形文化资源,如古村、古镇等在没有发展旅游业之前仅仅是当地居民居住的场所。但是通过旅游业,这种资源很快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经济价值。

(二)旅游业延伸了现有文化产品的销售市场,进而扩大了文化产业的规模。最典型的例子是手工艺品。在没有旅游业的时候,许多手工艺品大多是在区域内进行小规模的市场交换。比如,苗族的刺绣工艺品,主要是在集镇上进行销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的游客取代当地居民,成了这些手工艺品的主要销售对象。像云南大理鹤庆的新华村,每年向游客销售银器制品带来的收入就超过1亿元。

(三)旅游业的发展催生了一批全新的、面向游客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内容。这其中最突出的现象是旅游演艺的崛起。近年来,许多直接针对旅游市场开发的演艺项目都取得了成功。比如,早期依托阳朔山水推出的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至今还受到大量游客的追捧。而像张家界的“天门狐仙”、承德的“康熙大典”等也是从丰富外地游客夜间活动出发开发的新型文艺演出。这些演出增加旅游消费的同时,实际上也成了新的文化消费热点。

(四)旅游业促进了一些文化事业单位转化为文化产业经营实体,为文化事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新的路径。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是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体制机制的首要任务。其中特别提出了“推动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能力。”事业转换为产业,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市场越大,其转换也越容易。对许多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来说,面向市场的方式一种是在本地演出,一种是去外地演出。但是除了少数优秀节目有较大的外出演出市场外,多数演出主要还是要立足本地演出。但是本地演出最容易面临的就是当地居民消费能力不足问题,这在一些中小城市更加明显,因此这就很大程度需要借助外地游客的消费才能保证其足够的市场容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将旅游业发展与地方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更好结合起来,对于这些文艺院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❹ 旅游资源怎样促进文化交流

自我感觉,一个人到某地旅游以后,必定对当地各方面有所了解,眼观,耳听,拍照,回家以后,与周围的人共同交流,欣赏,无论文化,景色,当地风俗习惯,都有所交流。别人也向往有一天去游览观光。

❺ 为什么旅游是最广泛的跨文化交流

首先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强调以人为本。旅游开发依托的资源往往和当地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通过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使企业得到赢利,社区得到收入,政府获得税收,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外来投资者在开发某地旅游中,常常忽视当地人的参与和经济发展,旅游收入集中在外来投资者以及中介者手中。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经营者大量销售非本地产品,又造成了社区收入的泄漏,进一步使当地社区经济受到损失。瑞士伯尔尼格林瓦德村,海拔 1000米到4000米,面积100平方公里,有4000多居民,旅游业在该地区已经发展了200年。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也许旅游业可以在一个地区比较独立地发展20年,但是只有必须和当地居民内部之间建立真正的联系,才能可持续发展,这也正是格林德瓦地区的旅游得以持续发展200年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内部联系。换句话说,尊重当地居民,让当地社区参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中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如果没有以人文本的理念,旅游资源的开发常常面临着不可持续的尴尬境地。在整个阿尔卑斯山脉沿线的旅游开发中,有许多尊重社区、以人为本的例子。但同时在这一区域,有些地方因为大量外来投资,割断了当地旅游业与农村社区的联系,导致旅游业的衰退和低迷。

在旅游交通等系列基础设施方面,注重便捷、安全。如同我国强调的村村通公路一样,瑞士则是乡乡通铁路。由铁路、邮政公共汽车、观光缆车和游船构成的公共交通系统,覆盖了瑞士几乎所有的城市和风景区(点)。列车发车、停车时间准确。火车站(train city)有火车城市之称,如同一个综合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了瑞士境内火车、公共汽车、游船的各种信息和服务,游客可以预定欧洲其他国家火车位或卧铺床位,办理回程飞机登机或行李托运手续,兑换货币,寄存行李,租借自行车和轮滑工具等;所有列车外观鲜艳,色彩丰富,让游客倍感新鲜。列车行驶平稳,车内设施先进,座位柔软、舒适,车内带有空调,设有吸烟区和非吸烟区。旅游客车配置有电视、卫星定位系统和厕所,长途旅行中,游客能够非常方便舒适地乘车;无论列车、巴士还是缆车,往往采用大的玻璃窗户,保证游客在旅游途中能够轻松自如地欣赏到路旁的美丽风光。

在旅游餐饮和住宿方面,强调干净、卫生和舒适。我们下榻的每一处饭店,就餐的每一处餐馆,店堂卫生干净、整洁,即使是一些小餐馆也能让人体会到它的精细之处,尤其是厕所。许多餐馆的厕所不管是在地下一层或者地上还是楼上,我们都发现这些厕所内一点也不显潮湿,光照明快,内部整洁干净,而且没有异味。厕所内,在恰当的地方放置有烟缸、洗手液、揩手用的干净纸巾、搁放脏纸巾的容器。这种环境让所有入厕的人对厕所都有一种自然的爱护和尊重。这一点或许是我们国内许多星级饭店也应该学习的。

另外,瑞士的全景观光方式虽然在我国很多地方或多或少都能体会得到,但所不同的是它的服务。全景观光地点通常位处高寒地带,在这样高寒的地方,如果仅仅注重观光瞬间的满足感是不够的,所以在瑞士得这些地方恰到好处地配置了温暖舒适的餐饮设施和室内观光设施,让人可以在体验“极地”风光之后,回归到如家那种轻松舒适的氛围中,使人没有任何空寂孤凉的非人性的不适感。

在国际旅游服务中,关注跨国文化研究和能力培养。瑞士旅游业坚持开放的态度,承认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明确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需求差异;强调学习跨文化技能(技巧),注重根据有无特殊的习惯和喜好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瑞士学者认为,“做旅游,要经常问自己,客人究竟想要什么?”要充分考虑跨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特点,换句话说,要对其它国家的文化感兴趣,要主动研究。例如,瑞士在向中国推广旅游中,强调必须根据中国人的兴趣进行适应对策。针对中国与印度人,后者更愿意花钱在住宿上而前者则愿意购物的特点,所以在酒店导向上,面向印度游客时,强调酒店的舒适服务,而针对中国人则主要强调酒店的完善功能便是一个例子。

强调从旅游者的角度认识和改善旅游服务。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强调从游客和一线旅游服务者对旅游的意见,从细微之处入手,剖析问题的根源,研究对策,从而能够保证旅游服务按照游客的喜好与满意程度进行相应的完善,真正达到旅游人性化的目的。

强调从业者在旅游服务中的激情与自信。瑞士同行认为在旅游发展中,旅游从业者和管理者应当有发自内心的激情与自信。只有这样,才能使客人从人性的角度,理解和感受到旅游目的地人员的热情,才能真正地将旅游做好。

表面上看,不同国家提供的旅游产品在类型上和接待游客上也许是一样的,但是其具体的过程和细节则完全不同,所以游客才会有不同的感受,而导致这些不同的关键,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对于我们四川而言,在旅游服务中,尽管我们致力于产品开发,但是相比国际游客市场对于服务的需求,我们还欠缺太多。所以在当前我省着力推进入境游之际,应当充分研究跨国文化,研究国际客人对服务的需求与兴趣,按照游客的兴趣、习惯和国际化标准,有针对性地完善我们的设施、强化旅游的细节服务,全面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推动生态旅游的在人性化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❻ 在雅思大作文中碰到旅游和文化交流类的话题怎么办

以角色为话题的作文
600


一岁时,你们是我的天使。当我呱呱来到人世间,就已经注定将伴随你们一生
一世。你们天天呵护我,喂奶、换尿布、帮我洗澡、抱我散步,这都是为了让
我能健康成长,让我不哭不闹。我相信,你们一定是上帝派给我的天使。

两三
岁,你们是我的启蒙老师。你们耐心地教我唱歌、跳舞、画画、念唐诗„„我
开始好奇周围的世界,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问号。这,开启了我一生中的知识大
门,是块永久发光的宝石。

四五岁,你们是我的收音机。夜晚,临睡前的幸福
时刻,就是听你们娓娓道来动人的故事。我总是拼命睁着双眼,生怕自己睡着,
别错过了精彩的片段。白天,一本本五花八门的识字图片书,是我的餐前小吃。
一堆堆五颜六色的积木,是我的开胃大餐。

六七岁,你们是打开我心灵的钥匙。
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脑袋原来那么好使,那么有用。世界原来那么大,有那么多
的学问。当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我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八九岁,你们
变成了我的老虎。我开始烦恼,开始觉得你们好不讲理,总爱约束我。这个班,
那个班,我被无形的线牵绊着左右。功课排在了第一,快乐的玩耍越来越少。
我知道这些都是为了我好,但是,我害怕你们严厉的目光,多么希望你们的教
导能够温柔一些。

十岁十一岁,你们又成了我的上帝。为了我,你们常常争得
面红耳赤。最后,还是会觉得我不够争气,我的心里好不是滋味。为了心爱的
游戏,为了糟糕的分数,有时候,我竟然默默地说:“我狠你们”。因为,我
有我自己的思想、独立的灵魂。在我的小小世界里,我尝试着长大,却依然希
望能永远活在那美妙的童话世界里。

后来,我发现,你们是我生命的重点。你
们用心良苦,让我学会如何在风雨中坚强,如何在困难面前永不言败。

这一生,
你们扮演的角色太多了,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我能做的,可能只是仅仅道一
声:“谢谢你们,爸爸、妈妈。” 我,拥有着你们无私的爱,永远是你们手心
里的宝。我将带着这份感激,带着七彩的梦想,学会慢慢长大。

❼ 结合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说明举办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的意义

一是充分展示国际性。2010年5—7月期间,我们将举办国际民间艺术展内示周、国际岩画艺容术研讨及展览、宁夏—文莱达鲁萨兰国合作论坛等国际性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还邀请了来自非洲、欧洲、亚洲10多个国家的专业和民间艺术团体到宁夏进行展演。届时,老百姓不出家门就可以领略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
二是充分体现民族性特色。第八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和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届时将有近40多个少数民族的艺术家登台献艺,不仅展示了各民族的文化艺术精粹,也为各兄弟民族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
三是公共活动的艺术特色。本届文艺旅博会的展演活动可谓亮点纷呈、精彩不断,不仅有众多明星为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助演,同时也有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诸个剧目和全国的“群星奖”获奖作品,以及来自国内的著名艺术家登台献艺。
四是活动的惠民性特点。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发展的成果,我们采取剧场演出和广场演出相结合的形式,尽最大的可能,让利于民,把国内外的优秀剧目低价或者免费的提供给广大观众,所有的展览都将免费向公众开放。

❽ 什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被用来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❾ 为什么说旅游与旅游业是科学文化交流的纽带

自古以来,旅游与文化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专交流,随着属旅游的重心越来越多的向文化方面转移,许多专业考察团的不断增多就是例证,异域性,世界性的科技,文化的交流是以旅游业为中介,是通过旅游业的组织协调并提供服务和方便

❿ 如何评价旅游者与旅游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旅游目的地跨文化交流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章研究背景与思路论题意义当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来自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群体时我们将这种他们之『日的互动称为文化’的交流而当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来自于两种以上不同的文化群体那么就将他们之间的交往称为跨文化的交流章海荣。而旅游者的背景往往是复杂的所以此处选用“跨文化”的概念。我国旅游业发展自改革开放迄今已有多年发展迅速收益明显。以年为例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亿人次外汇收入为亿美元。。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被访问最多的国家预计会有亿国际旅游者到达同时出国旅游的人数将达到亿。然而由于人们对旅游的性质和规律认识不足难免在工作上出现差错。特别是近年国内旅游火热发展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这其中之一就是给旅游目的地文化和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和冲击。之前的旅游研究较为忽视旅游的社会学意义与之前普遍认为休闲是生活的某种边缘的东西有关。随着大众观光旅游的发展这种观点开始转变。旅游是人们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暂时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既带来了游客所在社区的某些风俗习惯同时也认识了目的地的一些文化民俗。如果两地之间有数量较大的人员互访必然要使两地之间的文化民俗发生接触、碰撞进而或多或少地渗透融合。可以肯定地说一个封闭起来的地区其民俗文化的稳定性会很强变化就会很少很慢但一个开放的地区其民风民俗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冲击变化会相对快些张世满。而旅游的一个驱动力即是不同地域存在的差异性。现代交通技术的极大发展令任何一个民族的闭关自守都成为不可能同时全球化和区际联系的同益加强又使跨文化交流的广度和强度更加明显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重要影响因素。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以来不但各行各业的发展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承受商业压力的同时所谓的“文化殖民”、“文化霸权”也随之而来。自上世纪初“门户开放”以来沿海日益迎合“文化全球化”的潜流而百年后人们以沿海作为基地携带“后现代主义”生活方式于国内四处旅游时又对内陆旅游地传统而脆弱的生产方式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法国著名旅游学社会学家罗。数据源自中国旅游网⑨浙江大学硕学位论文旅游目的地跨文化交流与可持续发展贝尔朗卡尔指出旅游者在与目的地居民相遇时会意识到各种价值体系的不同、甚至相互对立。旅游通过个人之间实际相遇造成了一种文化的冲突一种社会的冲突朗卡尔。而且这种冲击对于中国人来说就如上世纪初一样来的那么突然以致措手不及。如何在全民旅游热浪中即阻止旅游地文化突然中断或突然全面变异又实现旅游目的地社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面临的重大实践课题。因此研究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为、调查法问卷调查结合访谈法、实证研究法、文献研读、网上查阅。年月至月针对浙江西塘景区以及四川九寨沟景区分别发放问卷份。最后西塘景区回收份有效问卷份九寨沟景区回收份全部有效。调查对象全部为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在大众旅游发展中对旅游业本身、对旅游者、旅游中介以及政府的看法。最后采用统计软件处理调查数据。西塘景区调查对象为景区居民。其中岁以上的居民共人占被调查居民的本科及以上居民为人占总受访人数的针对他们的问卷全部由网上发放而其本身已经不住在西塘高中以上学历占共人而居住期限在年以上者占总共人这一点对了解西塘文化变迁非常有利。九寨沟景区调查对象全部为参与旅游业的当地居民。本次调查的缺陷在于、西塘景区居民同质化很强年龄均偏大学历与收入不高使得调查面受限。、在九寨沟景区由于外来旅游中介以及游客难于接触到不参与旅游业的本地居民总体视角也会有所偏差。文献研读方面主要涉及旅游人类学著作以及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方面著作。其余数据来源为政府网站以及浙江省旅游概览等统计资料。研究内容旅游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如何实现其应有的贡献避免旅游跨文化交流的消极影响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首先需要探讨如何实现东道主与游客之间的顺利交流避免文化旅游的巨大浪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自改革开放迄今已有多年发展迅速收益明显。⑨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目的地跨文化交流与可持续发展以年为例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亿人次外汇收入为亿美元。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被访问最多的国家预计会有亿国际旅游者到达同时出国旅游的人数将达到亿。按照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人均达到美元时即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启动阶段年中国人均超过美元社会消费将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国内文化的消费需求越趋增大一个前所未有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已经到来。中国文化蓝皮书介绍进入新世纪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文化消费已高于的增幅快速增长财富的增长和闲暇时『日的变多精神享受的需求迅速膨胀消费的重财富的增长和闲暇时阃的变多精神享受的需求迅速膨胀消费的重点发生变化娱乐、体育、旅游、等产业迅猛发展。。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如何实现有效的文化交流将旅游作为一种值得尊敬的体验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观光是十分重要的议题。第二探讨如何完善目的地社区政府与民众间的“委托一代理”机制最大限度实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规划实现经济上的普遍受益以及生活条件的普遍改善。通常而言为了发展旅游业地方权力部门都会制定发展方略以促使地方旅游业的发展。然在政策制定以及实施的同时常常会存在明显不公平特别表现在利益分配的考虑上以行政的手段和方式使少部分人或部门从旅游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而目的地广大民众并未从旅游发展中获得应有的实惠却共同承担者发展旅游的巨大社会成本。对于未参与旅游业的当地其他居民即旅游人类学上定义的非职业性东道主来说旅游业可能不但不能带来利益甚至还可能损害他们的生活品质对整个社区而言也可能促进、加剧当地的贫富不均引致社区内裂痕的出现。有时候旅游并不如很多急功近利者的期望般总是一剂灵药。为了实现旅游目的地社区社会的和谐发展巩固当地文化实现公平的利益分配是必然的选择。同时目的地的地方权利部门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令和法规等地方居民往往不得而知、不能参与甚至无法监督。如果制定的出发点是为了特定集团平益或者小团体利益就会有损全局的利益。而在政策的操作过程中也可能没有按照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指导而是谋求眼前利益以及个人政绩。最理想的结果是在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当地的居民可以实实在在地获得利益。但是实现普遍受益的前提是他们能够获得官方信息参与旅游业发展规划可以有表达自己意愿的途径并且他们的呼声可以被听到。第三探讨在旅游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实现经济与社会双受益。即在实现经济上东道主社区普遍受益的同时维护当地特色文化推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乐。文化旅游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后者也必然伴随着文化的交易化。在这样的环境下适当的文化交易化的程度以及适当的文化交易化的方式即是保护特色文化、核心文化的唯一途径。毕竟在现代交通技术的支持下任何一个文化都不可能闭关自守。为避免本地区传统、核心文化的过渡曝露以至于消失可以选择积极参与文化旅游开发适当展示本民族文化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代替被动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