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文化 » 古蜀文化成都文化旅游

古蜀文化成都文化旅游

发布时间: 2020-12-07 10:42:00

⑴ 在成都市举行的 走进古蜀,爱我成都 文化节中,武侯祠在众多古遗迹中脱颖而出,为武侯祠写一段颁奖词

我也做了这道题,把我的答案给你吧。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内好,你们知道“古容蜀文明”吗?他可是我们中国的一大瑰宝,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他在我国四川地区有着丰富的“古文明”,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其中之一武侯祠。

⑵ 想规划成都地区一个公园 想以蜀国文化为背景 取名叫什么比较好

三顾园 取名由三顾茅庐的典故

卧龙园 取名由诸葛亮

锦官俏 取名由成都的别称 锦官城 而来

蜀汉阁

结义桃园 取名于 桃园三结义 的故事

⑶ 现在的成都人又不是古蜀人的后代,干嘛成都那么强调古蜀文化

现在四川人里也有不少巴蜀后裔 蜀地早就融入汉族 四川人不继承谁来继承?古蜀文明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⑷ 金沙遗址展示的是哪个时期的古蜀文化

商周时期。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的青羊区金沙遗址路2号,青羊大道227号,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的一座遗址类博物馆,也是展示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的专题类博物馆。

⑸ 古蜀之都——成都有什么名胜古迹

市区抄有武侯祠,杜甫草袭堂,青羊宫,文殊院,望江公园,王建墓、宽窄巷等,近郊有动物园,新都宝光寺,望丛寺等,远郊有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省级风景名胜龙池森林公园,西岭雪山,石象湖,银厂沟,天台山,地主庄园等名胜古迹。

⑹ 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世界上文化

毫无疑问来,你所说的"独特自青铜文化"肯定是由古蜀人创造的三星堆文明。
三星堆遗址发掘于1986年,被国际史学界称为“独一无二的青铜文明”、“中国的第五大文明”、“可与世界范围内的任何青铜器媲美”。至于金沙文明则属于三星堆文明的后期,追根溯源都是一脉相承.

⑺ 古蜀文明是成都平原上最早的文明吗

是的。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相信成都平原文明的开端,是公元前316年秦国派张仪灭掉古代蜀国后,将其划为秦国的蜀郡,然后大量输入华夏文明,这样蒙昧的成都平原才进入了文明时代。至于张仪灭蜀之前成都平原的模样,惜墨如金的古人用了八个字: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这八个字掩盖了一切真相,并且挡住了两千年来历代学者关注的目光。然而,埋藏已久失落的古文明一旦被发现,哪怕被发现的只是冰山一角,逝去的时代也象潮水般不可遏仰地重现在今天的眼前。成都平原失落古文明之冰山一角的发现,与公元1898年王懿荣在中药材里发现刻有符号的甲骨从而揭开殷商文明面纱一样,纯属偶然。
公元1929年春,四川广汉月亮湾,当地农民燕道诚父子掏地下水坑时挖出玉器400余件,翻开了“成都平原失落古文明”的扉页。在挖出宝物之后,燕道诚怀着特殊的心理,将其中大部分赠给了亲友邻居,这使得部分文物流传到成都,引起了当时学者的关注。这一重大发现本该成为寻找成都平原失落古文明之起点,但在兵荒马乱的旧时代,什么都无从谈起。
直到1986年,四川大学历史系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三星堆和月亮湾进行联合挖掘,辛勤工作了几个月的他们始终一无所获;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地砖厂工人在取土的时候发现了两个大型祭祀坑。考古人员立即赶到进行仔细挖掘,三星堆遗址终于浮出水面,成都平原失落的古文明开始发散出它迷人的光彩。
没有等到学者们将三星堆文化研究透,更为瑰丽的金沙遗址又被发现。2001年2月8日下午,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在位于成都西郊苏坡乡金沙村修建房屋的施工过程中,意外地挖掘出规模宏大的古代文化遗址。当晚,考古专家初步鉴定,金沙村商周文化遗址是一个很有研究和考古价值、规模宏大的“古墓”。第二天上午,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进驻现场,对挖出来的浮土进行翻查,并开始着手考古发掘工作……
金沙遗址的发掘工作还在进行中,一个发达程度与三星堆文化相当甚至超过三星堆的古文化遗址出现在面前。结合解放以来的成都平原其他的考古发现如新津宝墩、温江鱼凫村遗址以及年代稍后的商业街船棺和十二桥遗址;再对照众多传世文献中对古代蜀国的记载,历史学家们发现考古结论和文献记载出现了惊人的吻合。
这一结果雄辩地证明:在秦国势力华夏文明入主成都平原之前,成都平原早已进入文明时代,而且拥有着高度发达的物质精神文化。只是在巨大的军事压力下,由于种种原因,它湮灭在历史的荒原,成为失落的古文明--古蜀文明。
根据已有的资料,已能够部分复原出成都平原古文明繁盛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创造这个伟大文明的古蜀先民,他们的祖先是位于成都平原西北方向、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流域上游的氐羌族部落,究其族源,他们和华夏族的祖先是发源于同一地域的,但是在古蜀先民的南迁过程中,由于和岷江峡谷以及成都平原原住民的民族融合,当古蜀先民在成都平原开始定居农耕时,其民族成分已经和他们祖先有了一些区别,相貌也发生变化(如三星堆出土铜像、面具的造形):身材普遍瘦长、脸部狭长而轮廓清晰、眼睛大而突出呈多边形、鼻梁高挺、鼻翼宽阔、嘴唇宽扁、耳垂大而张。
古蜀先民在成都平原建立了一系列早期城市,作为早期政治宗教场所;在城市周围进行农业耕作,凭着成都平原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古蜀文化经营着发达的种植业,并在其带动下发展着畜牧业,出现了早期手工业和商业。
随着人口增多和生产力发展,古蜀文化进入文明时代--古代蜀国建立。在古蜀国,宗教的地位至高无上,每一个蜀王本身也是宗教领袖,具有神秘的力量;很多建筑、雕塑为宗教服务,祭祀中心也纷纷建立,体现着神权的强大;祭师阶级同世俗贵族共同掌握政权;大量国力运用于宗教事物,祭祀的花销惊人。
成都平原古文明繁盛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同时期黄河流域诸文明是有很大不同的,充满了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异域色彩。古蜀先民穿着左衽的细苎麻布衣或丝衣,有的衣服上还绣有龙、云、人面、回字的图案,衣服袖口窄小,其背面比正面长,象长着“尾巴”;他们梳着高高的椎型发髻,贵族还戴着莲花高冠。他们在三足陶盉里烹煮肉食,用瓶形陶杯中装盛酒浆。他们将海贝作为法定货币进行买卖,而且还把其作为财富的象征,或收藏或陪葬。
当成都平原古文明到达它顶点时,其影响力是巨大的,古蜀国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北控汉中地区,在汉水上游与楚、秦、巴角逐;南包凉山州及云南北部,役属着氐羌及西南夷众多部落;东边称霸川东,与巴、楚相抗衡。而当时开放的文明中心成都,就象太阳一样,向东亚大陆的西南隅放射着文化的光芒。

⑻ 成都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蜀绣——蜀绣又名“川绣”,主要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带的刺绣。蜀绣早在晋代就被称为“蜀中之宝”,而闻名于世。一千多年来,蜀绣逐步形成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特点。蜀绣的针法有十二大类,一百二十二种。

2.蜀锦织造技艺——蜀锦,专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其起源于春秋战国,兴盛于汉唐,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锦城”、“锦江”、“锦里”、“锦官城”……一个“锦”字,道出成都与蜀锦无法割舍的缘分。

蜀锦织造技艺独特繁复,令人叹为观止。要完成一件蜀锦作品,需要经历纹样设计、定稿、点意匠、挑花结本、装机、织造等几个重要过程。

3.成都漆艺——成都漆艺起源于距今三千多年的商周时期,是中国最早的漆艺之一。成都漆器又称“卤漆”,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

早在汉代,蜀郡、广汉郡已是全国漆器生产中心,而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贵州清镇、平坝以及蒙古诺音乌拉、朝鲜平壤王盱墓、古乐浪郡等地先后出土的汉代精美漆器,都刊有“成市草”、“成都饱”、“蜀都作牢”、“蜀都西工”、“成都郡工官”等铭文,它们都是当时成都漆艺鼎盛辉煌的佐证。

4.成都银花丝技艺——银花丝是成都最具特色的汉族传统金银工艺品,其以高纯度白银为原材料,造型别致,玲珑剔透,具有浓郁的汉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

成都银花丝工艺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工序繁多,银丝最细的仅有人头发的一半,粗的也仅几毫米。把白银抽成不同粗细的银丝后,按照已制作出的图形边框,用掐丝、填丝、织编和累丝四大技法对中间的图纹进行填充和编织,这种独特的技艺全凭艺人的艺术感悟和熟练的手上功夫。

5.四川竹琴——四川竹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表演者手持渔鼓、简板说唱故事。原名“名琴”。因其伴奏的乐器是竹制的渔鼓筒,故又称“渔鼓道琴”、“道筒”。清末、民初即有现名。流行于四川地区。竹琴长3尺,直径2寸,一端用鱼皮或猪小肠蒙上。演员斜抱竹琴,用指尖拍击竹筒下端;另一手持两块竹制的筒板,板上端系有小铜铃,筒板相碰时铃响板响,音韵铿锵。

6.竹麻号子——竹麻号子是一种流传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地方民歌,属于当地造纸工人在打竹麻时所唱的一种劳动号子,主要流行于成都所辖邛崃平乐地区。

竹麻号子的演唱风格为“一领众和式”的民间音乐形式,在繁重而单调的劳动过程中,当钩子手手执长钉耙,把需要打的竹麻交给工人时,竹麻号子嘹亮的歌声就开始响彻整个造纸作坊。开始时,由一名工人领唱,然后众多的工人一起合唱,以此达到鼓舞干劲、统一节奏、抒发感情和消除疲劳的目的。

20世纪50年代,经过收集整理的竹麻号子被搬上舞台,成为川西坝子独具特色的民俗文艺节目。这一源于生活的古朴号子,曾参加四川省文艺调演并获奖,还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民歌精英汇演,得到观众的喜爱和高度评价。

(8)古蜀文化成都文化旅游扩展阅读

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唯一一个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017年,全市下辖20个区(市)县和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 面积1.4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0余万人,GDP超1.3万亿元,城镇化率达70.6%。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是我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内陆地区领事机构最多的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56所, 各类人才约389万人;世界500强企业达281家。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 公元前五世纪,开明王朝九世以“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故名成都。城址未徙,城名未易;先后有7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成都又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 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 唐为中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会,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 孕育了金沙遗址、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众多名胜古迹,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先后获世界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城市、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 中国十大创业城市 等。2016年4月,国务院明确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于东经102°54′~104°53′和北纬30°05 ′~31°26′之间,全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总面积146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8万亩。东北与德阳、东南与资阳毗邻,南面与眉山相连,西南与雅安、西北与阿坝州接壤。距东海1600公里,南海1090公里,属内陆地带。

成都地质悠久,地层出露较全,全市地势差异显著,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米之间,最高处大邑县双河乡,海拔为5353米,相对高度在1000米左右。

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第四系冲击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垦殖指数高,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500米上下,最低处金堂县云合镇仅海拔387米。

成都市东、西两个部分之间高差悬殊达4966米。由于地表海拔高度差异显著,直接造成水、热等气候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同,不仅西部山地气温、水温、地温大大低于东部平原,而且山地上下之间还呈现出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因而在成都市域范围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分布又相对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