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
一、 中国旅游广告概述及现状
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促进了国内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旅游产品的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产品的推广,越来越多地借助媒体广告来扩大影响力,吸引客源。旅游产品通过广告形式进行宣传与推广,成为旅游产业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旅游广告逐渐从普通的商品广告中脱颖而出,成为专门的广告分类。因此,针对我国目前旅游市场的特点和现状,研究媒体广告在旅游推广中的应用,是旅游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1.1 旅游广告的含义
旅游广告作为旅游企业投资发布的、推动旅游产品销售的一种重要手段。旅游广告主要是指由旅游企业出资,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有关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信息的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Non-personal)信息传播活动。旅游广告就是通过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广泛宣传和推广旅游产品,有效地推动旅游产品的销售,从而帮助旅游企业获得经济利益。
旅游广告要求广告制作人掌握广告宣传的特点与方法,并紧密结合旅游产品的特点和特性,通过有形的视觉效果或劝服性的宣传途径,以迎合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为目的,有效地把旅游产品推广出去。在形象地表现旅游产品的同时,如何突出旅游产品中隐含的无形服务的价值,如何展现旅游产品中的文化渊源和形象内涵,如何诱发起受众的旅游需求并促进其最终采取行动,应成为旅游广告人重点考虑的内容。
1.2 旅游广告的研究现状
与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不平衡的是旅游广告的应用与研究薄弱,国内外对旅游广告的理论研究处于泛论阶段,学者和研究人员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尚未形成共识。有关旅游广告研究的专题研究和书籍很少,《Advertising in Tourism and Leisure Instry》(Morga & Pritchard, 1998)是目前得到较为广泛认可与传播的旅游广告的专著,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的《旅游广告实务》是我国旅游广告专著之一,但该书仅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进行阐述,没有从中提炼出具有实操意义的方法或策略。《旅游学刊》以及学院的学报也曾经发表过一些针对个案研究的相关文章。总体而言,旅游广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仍不成熟,对旅游广告的理论研究,一方面是来自对大众传播理论研究的借鉴与参考,另一方面主要是在旅游地形象研究中的延伸,但这两者在对旅游广告的应用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理论的研究不深入,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不强。
二、 旅游广告的主要特点
作为一种分类广告,旅游广告具有一般商业广告的各种特点,如有偿性、时效性、目的性、指向性与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等特点。此外,由于旅游产品的在生产、销售、推广及消费中的特点,又决定了旅游广告还具有有别于一般商业广告的其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旅游产品的高卷入性要求广告传播的高互动性(Interactivity)
传播学上的“互动性”是发生在双方或者多方之间的智能的、复杂的、多向的、动态的特性。Heeter指出,互动的核心概念就是“信息的控制”,也就是信息接受方对信息的控制。Steuer(1992)提出“媒体互动性的水平分类界定”,提出媒体互动性的两个最主要的定义方法:人际互动(Human-human interaction)和人信互动(Human-message interaction)。人际互动是指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双向沟通,也就是传播的高互动性。根据人际互动和人信互动这两个纬度,Chang-Hoan Cho等人将广告的互动性归纳为:人们通过与广告信息和广告主互动的形式对广告活动的参与程度。广告互动的本质就是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控制程度。Chang-Hoan Cho等通过实验测定,首次提出广告互动性与消费卷入程度的关系,产品购买的卷入程度越高,消费者与广告主进行信息交流的要求越高,沟通也越顺畅,广告的互动性越强。
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著名的《市场营销管理》中指出,“较为复杂和花钱多的决策往往凝结着购买者的反复衡量,而且还包含许多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毫无疑问,旅游产品是高卷入性的产品,尤其是当前我国旅游消费还远没有成为人们日常生的必需品。旅游者在旅游决策之前,需要经过反复地信息收集、整理、比较、筛选和决策,出行前也要进行诸多准备。此外,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跨文化性,以及异地性所带来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会增强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信息、旅游企业以及有过相关体验的其他旅游者信息交流的需求。旅游广告主如针对这种消费心理,能提供高互动性的传播与信息交流平台,帮助旅游者加深对其旅游产品的认知和记忆,更好地帮助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享受旅游体验。
Ⅱ 文化产业的当今现状
浅谈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摘要: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对其进行大力扶持、深入开掘,逐 渐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战略选择。基于对文化产业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我国近 年来无论从政策制定还是资金投入,对此都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应当 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众多难题亟待厘清和破解;尤 其是如何从学科建设方面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夯实理论基础,尚需深入探 讨。 关键词: 关键词:中国 文化产业 发展现状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随着经 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 21 世纪两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已成为世 界经济增长的一大新亮点。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却始终未能走在世 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前列。对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 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 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提升国家文化 软实力。建议中将文化产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该如何审时度势,紧抓历 史机遇,做强文化产业,使文化成为引领我国新一轮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 力量,已是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0 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随着文化体 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文化产业从小到大,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整体规模和实力快 速提升。2010 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 11052 亿元,比 2004 年增长 了 221.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4%上升到 2010 年的 2.75%。2010 年全 国共出版图书 32.8 万种,总印张 604.7 亿印张;全国新闻出版、印刷和发行复 制业总产出为 12698 亿元,实现增加值 3503.4 亿元。2010 年全年制作广播节目 681 万小时、 电视节目 274 万小时, 生产电视剧 14685 集, 国产动画产量超过 22.05 万分钟,电影产量 526 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总收入达到 2302 亿元,电影综合 效益达到 157.21 亿元。2010 年我国艺术品成交总金额达 1694 亿元,成为世界 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之一。互联网和移动网游市场规模达到 349 亿元。同时, 涌现出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超过或接近百亿元的大型文化企业, 成为文化产业领 域的领军力量;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资产、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 文化要素市场逐步完善。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繁荣社会主 义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创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 发展,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 策文件,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统一部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 柱性产业” 。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逐步 得到认可,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高涨,为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 融资环境。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宝库。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 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 基础。 同时,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 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产业在调结 构、促增长方面的作用尚待进一步发挥。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走势分析 (一)文化产业生长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 27 年,预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今后将进一步加快。 按 照 GDP 年均 8.5%的增长率计算, 十一五” GDP 总量将超过 26 万亿元,人均 GDP “ 末 近 1.9 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 2000 美元;2015 年将达到 3000 美元,提前实现小康; 到 2020 年将达到 5000 美元,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准。文化消费将成为拉动消费 结构升级的主力军。近两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已由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 出现了以住房和汽车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升级,在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 居民消费已由以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下一轮消费 升级的带动性项目将是教育、医疗、旅游、电信、信息和家庭娱乐等等。 “十一 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加强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约居民消费 支出的因素将进一步减少,消费升级的速度将更快,从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巨 大的市场空间。 (二)体制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和总结,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经验开始向方针政 策转化。200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陆续下发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 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 、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 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将深化改革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 将履行入世承诺放开准入和加强规范结合起来,将完善管理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 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发展的目标、 原则和方式方法,宏观思路更加清晰,方法举措更 加配套,为进一步的改革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使文化产业发展逐步进入到有 序推动的阶段。 “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启动,已有大约 2/3 以上的省、市、自治 区和直辖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和以“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有关国家机关 和地方行业管理部门,在机构设置、 力量调配等方面,也在着重加强宏观管理能力 的建设。监管方式不断改进,审批事项和程序得以简化,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对文化国有资产监管的有关问题也进行了有效探索。 试点地区政府部门的职能转 变和改革思路的探索,将对其他地区产生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文化产业的区域特色将逐步显现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 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颇具特 色的文化资源,这为通过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缩小地区差距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国 家发展思路上看,已将区域协调发展列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并将发 展各个地区的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着力点。 通过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产业促进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布局的优化,已成为国家超越传统产业更替的重要战略选择, 将为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东部地区人均收入超过 1000 美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已经 开始进入 3000—5000 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些地区文化消费活跃,消费层 次不断提高,不少省市力求通过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并力求走 出去。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大部分在 500—1000 美元之间,文化消费刚刚起步, 这些地区注重利用丰富的区域性文化资源,借助现代传播手段,面向全国市场,打 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开发特色文化产业。 (四)“三网”融合将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产业是社会文化与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传播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传 播媒介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进步,宽带和移动通讯 技术的结合已经实现,广电和电信统一的技术平台和商业平台正在出现,相应的 技术标准即将出台,商业模式趋于成熟,新媒体产业凭借多媒体的综合优势快速 成长。比如,2005 年盛大公司上市以后,“家庭互动娱乐平台”战略浮出水面,内 容领域涉及电影、音乐、游戏、在线广告和电子商务等多方面,昭示着广电业和 电信业共同的发展方向。 传播形态正在酝酿着革命性变革。传播的时空局限被打破,媒体信息几乎无 处不在;传受双方主客易位,受众变被动接收为主动选择,变单纯接收为双方甚至 多方互动交流,播出内容的安排也将变供给主导为需求主导。这些变化将促使传 播内容向分众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刺激受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为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 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已被国家“十一五”规 划确定为重要发展目标,大的政策已经明确,广电和电信分业经营格局的打破也 将为时不远。这种发展和改革,将促进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和链条发生历史性重 组,在促进文化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提高文化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需要。纵观当今发达国 家发展历程,经济国际化程度愈高,其文化产值所占比重也越高。根据需求结构 变动的经济发展规律,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将发 生重大变化,信息、教育、娱乐、旅游、体育等文化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必须构建结构合理、 门类齐全、 科技含量高、 富有创意、 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结构。按照结构优、布 局佳、效益好、可持续的要求,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 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 数字出版、 移动多媒体、 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二是坚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养文化产业领域 战略投资者,发挥其对产业的整合和示范带动作用,使文化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三是着力打造文化知名品牌。加大 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 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打 造蕴涵中国文化元素的自有品牌,提升文化品牌价值。四是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 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文化产业要积极借鉴其他领域发展成果,进行技术研发 和创新,开发新型文化消费终端,提升文化产业的装备制造水平;另一方面,要 在工业产品以及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中融入文化元素,通过开 发产品文化内涵、加强工业设计、提高产品艺术品位等举措,提升产品和服务的 附加值,延长文化产业链条。 (二)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 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文化产业格局。一方面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通过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国有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 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直营、控股、 参股等多种形式,牢牢把握决定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 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文化领域的非公 有制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从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 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 支持,为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提供有利 的政策条件,依法加强服务和监管,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 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 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专、精、特、尖的中小文化企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注 入新鲜血液,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打造富有 活力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三)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现代科技创新,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文化艺术 的新形态,拓展了文化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是推 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 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抓住一批具有全局性、 战略性的重大科技课题,加强科技创新攻关,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等的研 制和自主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装备水平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要大力推动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 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善于利用科技手段强化文化产品的艺术表现、提升艺术魅 力和感染力,实现式样和载体的极大丰富,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 传播体系和创新体系,努力掌握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主动权。三是要健全以企 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产学研战略联 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 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形成良好的文化科技创新体制 机制,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四)扩大文化消费 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扩大 文化消费尤其是国内文化消费需求,是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一是 要着力培育文化消费习惯。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 求,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增加学校文化艺术课程安排,培养青少年的文化消费 习惯和艺术欣赏水平。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 所,鼓励出版适应群众购买能力的图书报刊,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 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有条件 的地方要对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 培育文化消费潜在市场。二是要积极开拓文化消费市场。文化市场是扩大文化消 费、满足文化需求的重要平台。要立足扩大内需,积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文化 消费渠道和平台,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扩大文化服务消 费。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 消费增长点。要大力推动文化走出去,加快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 拓展国际市场。扩大文化消费信贷,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优化消费环境。三是积 极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依 托文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文化资 源,开展旅游活动,实现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的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 进作用。 回顾过去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 我们国家的发展理念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 两位一体, 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到后来的三大文明“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现在又到了四位一体的阶段,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我认为把文化摆到“四位一体”的位置已经 很合适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及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已经讲 得很清楚了,关键是要把这些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09 年 9 月 (2) 《文化产业概论》 胡惠林 2005 年版 (3) 《中国文化产业年鉴 2010》 2011 年 中国经济出版社
Ⅲ 休闲旅游文化节通常有哪些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整合区域抄旅游资源,开发当地文化休闲旅游特色线路和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活动主题关键词:文化(本地文化)、历史(著名历史、历史名人)、民俗(喜闻乐见的轻松大家喜欢的当地特色)
1.活动名称可以与当特色地文化或历史名人有关的,选取如博物馆、著名名人雕塑、著名历史景点等具有历史积淀的展馆、景点资源开始。安徽自古名人辈出,名文化人许多,可以根据主题选一个或两个。
2.活动可以是与当地民间艺术有关的体验,如观看民俗表演、民间艺术展示;
3.游览可以是与当地有关的自然生态游,如著名自然风光、有特点的公园或农家庄园等
4.品尝或购买合肥当地有关的著名小吃、特色商品等
Ⅳ 在旅游会展业中旅游宣传推广要做些什么
类似汉中的推广计划,你可根据你们公司倡导的旅游线路作推广计划宣传!
汉中的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地处南北分界线上,位于秦岭南坡,降雨量充沛,一年四季风景宜人,且生物钟类十分多样,有天然宝库之称,境内有大熊猫,朱鹳等世界珍稀动物,有旱莲等世界珍稀植物,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
汉中的建城史可上溯至秦国初期,距今3000多年,历朝历代的文明发展,可避开西安,却避不开汉中,这就造就了汉中独有而不可复制的众多文物古迹,又因地处深山,所以不似西安因为多年的破坏无法复原的自然环境,早被外界称为全球同纬度最美的地方。
然而改革开放这些年,汉中经济虽有短暂复苏,但终究落后于同类型城市,历史根源不去追究,只就眼前汉中急需突破的经济发展路线,做一个小小的目标规划,一切希望,只是想让汉中人民,能过得更加舒适,让外界能认识这个灵秀的地方。
就大部分政府官员,以及寻常百姓心中,潜意识得以为,要想发展经济,必须大搞工业,搞得越大,经济成效才越大,殊不知,此意识正是制约非工业化城市发展的最大屏障,今年百强县的经济产业分布,农业种植业的产值超过工业产值,是对一些官员的警示,而西南部的地区,由于生物物种多样性,更不能过度的发展工业,有很多物种,由于特殊原因,如果遭到破坏,就再难复原,鉴于此,西南部的经济发展,就要放在慎之又慎的基础之上,而汉中,也是这样一个城市,那么如何发展其特有的资源而让汉中经济迈上快车道呢?通过思考和观察,定为以下五条:
旅游业、手工业产品、土特产品、中药材、经济作物的种植!
特对相关行业做如下的分析策划:
一 旅游业
将旅游业放在第一位,是有原因的,且不说这个行业优势明显,投入产出比率高而且汉中政府也是决心将旅游业打造成主要经济支柱,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汉中官民一心,上下齐力,将使汉中的旅游业以核裂变速度迅猛发展,所以将旅游业放在汉中发展的首位当是无可争议的。
那么要做好旅游业,汉中具备的优势有什么,又该做些什么,让我们一条条的梳理。
汉中具备的优势有如下几条:无可复制的自然资源,和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没有遭到一丝一毫的现代化的破坏。
我们了解了汉中当前具备的优势后,也要看到汉中品牌效应的偏失和不足,和汉中旅游业的不利位置,那么有鉴于此特给汉中旅游业制定如下营销策略:
(一)制定营销策略:找到营销的点;
通过仔细思考汉中的旅游业有两大主流线路,一为历史文化;二为自然风景;但汉中旅游业的底子太过薄弱没有两条腿走路的底气,必须要先找到一个必要的点,来营销整个汉中旅游城市形象,以此来带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就汉中媒体喊出的历史文化古城来看,显然汉中是想先走历史文化路线,不管这条路是谁决定的,既然已经决定,就不要唱反调,以此开发下去,那么汉中城市形象推广的点已经找到,就是“汉家发祥地”,那么汉中旅游的景点开发,都要遵循着历史文化路线,才能更好的使用对城市品牌的推广,那么就目前的情况,汉中的城市营销宜采用“差异化”“全面整合”“集中化”的战略。
1 集中化策略
①集中资源开发景区
要知道,现在营销一个城市,其形象定位已经不能单单定位这个城市是老工业基地,或者是汽车重地等等谁都可以模拟的形象,而是要和特有的城市形象所联系,那么汉中目前的城市形象联系,最好的当然是旅游。
汉中的景点实在太过繁多,却没有一条精品线路,所以汉中在确立了自己先攻历史文化之后就应集中开发与其相关的景点,有针对性的开发周末两日游和五一十一五日游的旅游路线。
针对城市形象宣传的同时,进行旅游线路宣传才有效果。
②集中目标市场
旅游业目前的通病是撒大网,想网大捕鱼自然多,殊不知,网大无法收网,以吾之见旅游业的宣传应像营销商品一样,一个一个目标市场吃下去,而不是全国撒网只网罗零星的几条鱼,所以集中目标市场是极为重要的。
③集中传播和促销
以汉中的核心价值和形象集中所有资源,对目标市场进行整合营销手段,有效集中公关,广告,促销的力量,目的是让顾客群体,对汉中城市,以及汉中的旅游景点有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
(二) 增强目标市场及旅游开发商对汉中的信心
汉中的地位并不乐观如单调枯燥的定位并不能将汉中推向大众,所以就汉中的认可度,必须做长久而不间断的市场目标培训,同时这些培训,也能给开发商和各个通路渠道以信心,让游客才能对汉中有信心。
① 不间断的广告投放,电视和媒体;
② 和旅行社处理好关系定期进行高层领导碰面;
③ 在一些节气面前进行一定的促销;
④ 给旅行社最大的让利,即使补贴一部分,也可以;
⑤ 进行游客归后的问卷调查,并且将问卷调查,及时的反馈,如是的改正。
⑥ 定期邀请社会名流,在汉中观光旅游,进行名人效应营销。
(三)突出汉中城市宣传中“汉家旅游五日游”的地位,尽量整合汉中所有资源,主攻这条路线。
1 集中开发好五日游线路,要开发精品景点,梳理和汉文化有关的景点,在推广汉中的同时,就推广五日游,将五日游作为第一主打线路。(把汉中最关键的景点放入,和汉中城市宣传同步,更方便传播)
2 整合旅游项目,让后续景点,延续汉文化的主线,才能最大的利用好前期的市场目标培训。
(四) 活化并提升汉中形象的关键点:
1 形象创新
由于历史的原因,汉中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已经十分模糊,常看《三国演义》的还记得汉中的存在,是个兵家必争之地,不看三国的或看书不记性的,依旧不记得汉中身在何处,是何许人也!
所以汉中应该赶紧树立自己的城市品牌形象,以汉家发祥地做城市的定位,以目标色(灰或绿)做城市的主色调,给消费受众以一个明确形象,当大众有了汉中的形象存在了,才会主动了解这个城市,接受这个城市对自己的影响。
只有这样,汉中有了明确的形象,以及高知名度之后,汉中旅游业后期的景点导入将十分容易,旅游业的产能也就更大,成本更低,利润也就更加丰厚,而做好了汉中城市高知名度,对汉中下来的种种产值推广是有极大便利的。
2 汉中城市品牌定位
①汉家发祥地 将汉中历史文化一幕以广告宣传,再配以“汉学研究”“汉字研究”等等大型研讨会的召开,推广汉中的延伸效应,将城市品牌进行一定的拓展。
②子品牌建设 汉中本身的历史文化定位,本没有什么错,只是周边县城更好发展旅游经济的却是自然风景和珍稀动植物,那么汉中就应该建立相应的副品牌,对周边县城的旅游业进行扶持;比如:看熊猫的最佳去处——佛坪;樱桃茶叶乡关小——西乡 苍苍竹海苗人居——镇巴 朱鹮翅下蔡伦远——洋县 西域万里行——城固 紫柏山中张良老——留坝 南湖尽处陆游寒——南郑 武侯一祠天下敬——勉县……,
③ 对整个汉中城市的配套工程建设,当然,很多重要的配套必须跟上,比如游乐的地方,还有住宿的再建设,交通的改进,景点的再设计,和优化……要知道,一个好的景点,是需要好几百年才能建成的,那么汉中就本着这种思想,建设数十年,岂能不成为中国的一块招牌?
(五) 以点带面全面启动营销方案
在营销中,不能仅仅讲究这一次的成功失败,那样太小家子气,也不会给汉中带来巨大的好处,而是要进行纵向营销和横向营销相结合,那么谈谈全面启动营销所需要做到的还有什么。
① 横向营销:所谓横向营销,就是已经开发好的目标市场,该如何更深度的挖掘市场潜力,带来更大的市场价值,就是要在原有的产品上,再开发新的景点,依附于汉中品牌之下的副品牌,比如镇巴,比如西乡,比如勉县……
进行产品线的横向布局扩大,能吸引更多的目标市场受众,进行长期的关注,那么以此带来的经济投入产出比,将是1:100,甚至更多,因为前期市场导入已经成功,那么开发的副品牌,将是无投入,尽产出!
② 纵向营销:纵向营销的市场潜力,也是带动经济的另一大手段,就是在目标市场下方,开发二三级市场,以一级城市的带动效应,开发二三级城市是容易得多,只要营销的当,经济将会大幅度提高,甚至一次迈上快车道。
③ 终合营销:在纵向营销的同时进行横向营销,在开发二三级城市时,同时用副品牌做主打品牌,进行市场的推广,以此来带动市场的新鲜感,来瓜分市场份额。
关于集中化策略的具体建议和思考:汉中的历史文化线路比较单一,却又跨越了上下三千多年,所以汉中到底该如何定位历史,而又不和洛阳西安这几大历史城市定位相冲突,需要仔细考虑,但汉中,既然名字和汉有关,那城市的形象就放在“汉”上,那么,放在“汉”上,就要开发相关能衬托出品牌形象的景点线路,所以,早期的汉中,关于历史文化的线路,宜订在和汉有关的线路上。如果要确定的话必须参考专家的意见,以下线路只是一人之见:
1 汉初三杰:张良庙,拜将台,饮马池,古栈道(早期,和汉中宣传片同时播出,具体线路还有待专家考证,因为这条路线是汉中的根本,汉家发祥地,如果连这条线路都弄不好了那后面的线路就更加艰难。
2 三国线路:米仓山,定军山,武侯祠,(这是一条重点线路,应在汉中旅游收入上了一个台阶之后的第二主打线路,是汉中至今最被人称道的由来,所以这条线路的开发一定要追寻《三国演义》,适当时可避开历史)
3 南宋路线:陆游纪念馆,汉江战船,(这个景点是后期汉中旅游业游客人数剧增之后开发的副线,这完全是依附在陆游这个品牌下的线路,具体还有什么景点可以请专家指导。)
4 抗日景点:这是一直没有被人注意的景点,至于有什么景点,我也不甚明了,汉中对外宣传的抗日后方根据地的形象太少了,所以我土生土长的汉中人也没听说什么。(和3相同)
5 汉朝路线:这个也应该是汉中关注的一个路线,就是班超,张骞,蔡伦等等人物,我们不能把他们的品牌置之不顾,他们可是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如果不用是很可惜的,景点有待开发……(同3)
目标市场的选择
线路是设计好了,那么目标城市的选择该是如何的呢?
汉中的环境十分特殊,所以目标城市的选择不能像西安成都一样,不仅国内随便地方都能选,连国际的大部分地方都可以挑,制约汉中发展的根本还是交通的制约,所以目标城市的选择就要依据交通的便历来选择了,汉中目前的火车直达有: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重庆,我们可以看出来这几个城市都是发达城市,期间对旅游的投出是比较舍得的,那么目标市场的选择就放在这六个城市之间了,而且这六个市场都具有各地的代表性,比如攻下北京市场,那么华北大地就有了连环效应,攻下上海,华东市场也会顺带而进,成都和重庆是西南的代表城市,广州是华南的重地,西安是西北的首府,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都是目标市场,如果要把汉中旅游业做大做强必须一一攻陷,趁着西汉高速开通之际那么我们选择的目标市场就放在西安,这是汉中最便利的目标市场也是西北市场最大的蛋糕,如果能在西安分一块市场,那么其他目标市场也可以相继用滚雪球方式打开了。
目标市场促销推广的具体做法:
通过专家的市场调研: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上,报纸优于电视,对电视广告的关注度不如报纸,但在固定生活习惯方面,报纸明显不如电视;而且大部分人虽然不愿主动接受广告,但是有趣的艺术化的广告却很吸引人们的眼球。
而要建立品牌形象是不能避开广告的,不管是电视还是报纸,而又不能单纯的把品牌推广看成是打广告,而总体要做的,就是有组织的全方位策划。
①设计独特的汉中字样,要有古意有韵味,现在通用的字样可以取消不用,要体现出来“汉家发祥地”的内涵,具体规划可广泛民众征集,或者专业人士策划制作。
②投放目标市场的周期,电视广告的周期:一般电视广告分5秒15秒和30秒几种,汉中推广专题时,在二,三,六,八,十一,十二月,八个旅游淡季做5秒市场导引广告,此时主要精力放在报纸等纸介媒体,做小型的文化前期推广活动,和一些前期公关营销;而一月,四月,七月,九月,这几个时间段,四月九月为两个黄金周做准备,一月七月,为寒暑假做准备,此时就应该投放30秒的广告,这是总体旅游业最关注的几个时间段,也是汉中要发展旅游业需要抢到的重中之重,此时的公关营销,应主要以优惠门票,和旅游团协商,进行线路优惠,等等事宜,也可以进行局部的发放门票和与大型超市合作,消费满一定限额,送门票,或者汉中旅游消费折扣券,现在已经是旅游业竞争的前奏了,应做好随时处理突发事情的准备;而当旅游黄金时期,五、十月,影响游客决定因素不大,但依然要投放15秒的广告,但此时最好辅助一些公关项目,直接和旅行社进行联合推广活动,给旅行社一共赢的局面,一起做好旅游旺季的工作。
③公关活动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总体的旅游形势增长极快,但盈利的项目并不多,主要是产业链条并没经过规划,浪费严重,往往是引来一个顾客却要花费其带来的产值的几倍的代价,这中间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公关没有做好,不知道以小博大。
那么汉中需要做的公关活动将有什么项目?
1 与西安目标市场有影响力的超市,卖场,书店,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做捆绑销售,进行满一定限额既赠送门票的做法,以此来提升汉中城市的知名度,可引导一定的游客,关注汉中。
2 进行早期的历史知识问答,可在当地的报纸刊登一定的广告,举办几期和汉中有关的历史知识问答,进行评比。
3 请目标市场的代表人物,代表刊物,到汉中进行参观,并且全方位进行报道,不仅电视,而且网络,报纸同步跟进。
4 通路的打通
西安的推广相对要好做的多毕竟自驾车人数比例较高,通路的影响不是那么致命,但是当目标市场是上海或者北京的时候,你广告做得再好,人家要报团的时候,没有一个旅行社有相关线路,那一切广告都是白搭,所以在做广告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旅行社的关系,推出优惠线路,还有游客提成,等等优惠措施。
……
还有方法待实际操作中再进行探讨。
差异化策略
这其中包括:形象差异化,服务差异化,价格差异化,品牌差异化,员工素质差异化,管理差异化。
① 形象差异化:汉中设计独特的形象标志,和体现特色的魅力口号,(关于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还有待推敲)还有代表物等等,如果能引进CIS系统,那更好,但如果有专业人士也可不必花这个钱。
② 服务差异化:汉中的一切景点免费导游服务,且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突出汉中的特色,导游要经过严格选拔,对汉中历史要倒背如流,且随时进行考核;景区内的饭店酒店,必须要经过严格的选择,对价格和服务有保证,坚决不能出现“坑拐”等现象。
③ 价格差异化:景点内不再设其它什么收费项目,门票也不可太贵,主要是为了限制非游客的进入。
④ 品牌差异化:在传播中,汉中历史定位不要古老,不要多少多少年,而是要以汉家发祥地,引申出汉族,汉字的发祥地,让人以差异,能区分和别的历史城市的定位,因为汉中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历史上重大的事,发生在汉中的到底只有那么可数的几件,所以不要去硬争历史文化,而要和西安洛阳区分开。
⑤ 员工素质差异化:在汉中景点工作的员工,必须进行三个月左右的培训,培训项目除了景点的日常维护,还有对待游客的态度,这是最重要的,当游客有了需要,应该尽量满足游客所提出来的要求,员工手册随后附上。
⑥ 管理差异化:景点的管理,一直也没有一个定势,有人以国家的独特资源在管理,有人又承包给私人,还有地方出资,占用景区,管理也并不过问,所以导致现在中国旅游业的一片混乱,汉中景点的管理,除了设立景点办公室等等官方机构,还应该有私人的成分在里面,但要加强对私人成分的管理,比如开发景区时,没有资金可以拉赞助,可以分事先约定年限内(十到二十年)一部分(10%~35%)利润,形成官方最少的投入但,给汉中的经济带来最大的收益的良好局面。
汉中的城市形象宣传,再加上旅游宣传的按时跟进,将会很好的促进汉中旅游业,汉中城市形象鲜明,那么汉中的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将是更加的便利,所以汉中经济要发展,必须首先重新塑造汉中城市形象,进行专业规划,才能打一场大的胜仗!
Ⅳ 请问旅游产品推广策划报告该怎么写
一、 中国旅游广告概述及现状
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促进了国内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旅游产品的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产品的推广,越来越多地借助媒体广告来扩大影响力,吸引客源。旅游产品通过广告形式进行宣传与推广,成为旅游产业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旅游广告逐渐从普通的商品广告中脱颖而出,成为专门的广告分类。因此,针对我国目前旅游市场的特点和现状,研究媒体广告在旅游推广中的应用,是旅游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1.1 旅游广告的含义
旅游广告作为旅游企业投资发布的、推动旅游产品销售的一种重要手段。旅游广告主要是指由旅游企业出资,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有关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信息的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Non-personal)信息传播活动。旅游广告就是通过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广泛宣传和推广旅游产品,有效地推动旅游产品的销售,从而帮助旅游企业获得经济利益。
旅游广告要求广告制作人掌握广告宣传的特点与方法,并紧密结合旅游产品的特点和特性,通过有形的视觉效果或劝服性的宣传途径,以迎合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为目的,有效地把旅游产品推广出去。在形象地表现旅游产品的同时,如何突出旅游产品中隐含的无形服务的价值,如何展现旅游产品中的文化渊源和形象内涵,如何诱发起受众的旅游需求并促进其最终采取行动,应成为旅游广告人重点考虑的内容。
1.2 旅游广告的研究现状
与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不平衡的是旅游广告的应用与研究薄弱,国内外对旅游广告的理论研究处于泛论阶段,学者和研究人员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尚未形成共识。有关旅游广告研究的专题研究和书籍很少,《Advertising in Tourism and Leisure Instry》(Morga & Pritchard, 1998)是目前得到较为广泛认可与传播的旅游广告的专著,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的《旅游广告实务》是我国旅游广告专著之一,但该书仅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进行阐述,没有从中提炼出具有实操意义的方法或策略。《旅游学刊》以及学院的学报也曾经发表过一些针对个案研究的相关文章。总体而言,旅游广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仍不成熟,对旅游广告的理论研究,一方面是来自对大众传播理论研究的借鉴与参考,另一方面主要是在旅游地形象研究中的延伸,但这两者在对旅游广告的应用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理论的研究不深入,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不强。
二、 旅游广告的主要特点
作为一种分类广告,旅游广告具有一般商业广告的各种特点,如有偿性、时效性、目的性、指向性与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等特点。此外,由于旅游产品的在生产、销售、推广及消费中的特点,又决定了旅游广告还具有有别于一般商业广告的其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旅游产品的高卷入性要求广告传播的高互动性(Interactivity)
传播学上的“互动性”是发生在双方或者多方之间的智能的、复杂的、多向的、动态的特性。Heeter指出,互动的核心概念就是“信息的控制”,也就是信息接受方对信息的控制。Steuer(1992)提出“媒体互动性的水平分类界定”,提出媒体互动性的两个最主要的定义方法:人际互动(Human-human interaction)和人信互动(Human-message interaction)。人际互动是指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双向沟通,也就是传播的高互动性。根据人际互动和人信互动这两个纬度,Chang-Hoan Cho等人将广告的互动性归纳为:人们通过与广告信息和广告主互动的形式对广告活动的参与程度。广告互动的本质就是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控制程度。Chang-Hoan Cho等通过实验测定,首次提出广告互动性与消费卷入程度的关系,产品购买的卷入程度越高,消费者与广告主进行信息交流的要求越高,沟通也越顺畅,广告的互动性越强。
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著名的《市场营销管理》中指出,“较为复杂和花钱多的决策往往凝结着购买者的反复衡量,而且还包含许多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毫无疑问,旅游产品是高卷入性的产品,尤其是当前我国旅游消费还远没有成为人们日常生的必需品。旅游者在旅游决策之前,需要经过反复地信息收集、整理、比较、筛选和决策,出行前也要进行诸多准备。此外,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跨文化性,以及异地性所带来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会增强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信息、旅游企业以及有过相关体验的其他旅游者信息交流的需求。旅游广告主如针对这种消费心理,能提供高互动性的传播与信息交流平台,帮助旅游者加深对其旅游产品的认知和记忆,更好地帮助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享受旅游体验。
2.2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决定广告信息高度的立体化
旅游产品既包括旅游地有形的各种景点特色和接待设施,更主要的是以接待设施为载体的无形的服务,涉及到旅游组织者和旅游地的接待部门以及方方面面服务的人员。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产品广告推广中信息量含量极高,要求广告主能够提供立体化的信息资源,既包括旅游地的景区、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接待设施的横向信息,还必须通过不同形式的纵向信息,向旅游者提供诸如旅游常识、景区优势特色、审美鉴赏、历史文化、应变求生等相关知识,丰富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知识,帮助旅游者更好地达到旅游审美和愉悦的效果。此外,旅游广告以“信息”的面目出现,也起到模糊广告界限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拉近旅游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
2.3 旅游产品产销的时空统一性决定广告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旅游产品本质特征是生产与销售在时空上具有统一性。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即是旅游者消费产品的过程,旅游者实质上是参与了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控制旅游者的参与行动,是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旅游活动开始前、进行中以及结束后对旅游者的导向、教育以及审美、文化的熏陶,也是旅游企业进行旅游广告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除了提供立体化的旅游信息外,旅游广告主还要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公益活动等各种形式,多元化、多层次地整合具体的旅游产品广告,才能达到对旅游者进行市场培养和推广旅游产品的目的。
2.4 旅游消费的性质决定广告信息鲜明的个性化(Indivialization)
旅游消费是一种体验型的消费,由于受到旅游者、旅游服务人员以及目的地居民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影响,旅游体验受情感因素影响较强。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与旅游体验的个性化,决定了旅游广告的诉求具有较强的个性化。旅游企业必须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不同的广告受众,采取相应的广告策略和形式,充分体现旅游产品自身的、与众不同的特色,以更好地吸引旅游者。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旅游广告信息的碎片化(segmentation)、个性化和针对性将更加鲜明,广告制作与发布也将更加向“个性定制”发展。
2.5 旅游体验的异地性决定广告诉求丰富的多面性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离开惯常环境进行异地的活动审美和愉悦体验。旅游活动的异地性会影响旅游者的旅游知觉,异地文化、民俗民风、生活习俗、生疏环境等会给旅游者带来一定的陌生感、不安全感和奇异感。这就要求旅游广告在推广旅游产品时,要把激发旅游者的旅游欲望和消除旅游者对异地文化的戒备和排斥,作为广告诉求的重点。广告的诉求必须结合情感号召与理性介绍,一方面利用人们求美求奇的心理,制作能诱发旅游者旅游欲望的情感广告;另一方面,多渠道多途径地向旅游者提供理性的出游相关信息,帮助旅游者消除出行的疑虑和担忧,应对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丰富的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广告宣传,从而更有效地推广旅游产品和旅游地形象。
三、 旅游广告在旅游产品推广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活动增多,旅游市场竞争加大,媒体广告在旅游推广中作用日益增强。根据不同的广告媒体的特点与优劣势,应针对不同目的、内容、规格、受众对其进行选择。目前,旅游广告对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及其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3.1 报纸广告是旅游线路、旅游交通等产品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报纸广告的受众面主要集中在城市集镇,读者群稳定,主要受众正是旅游产品主要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报纸具有消息性、时效性的特点,更新快,传播速度快,更容易获得受众的信赖感。报纸广告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广告信息容量大,广告费用较低,能够更全面、准确、详细的对旅游产品进行广告宣传,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存性。目前的广告主主要是旅行社用以发布旅游项目、旅游线路及旅游交通的广告,以及旅游行业的通告。但由于报纸广告印刷与版面的限制,广告的表现力不够强,内容不够丰富,受众的目的性不够明确,不适合旅游产品形象性的整合宣传。
3.2 电视广告是旅游地形象宣传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
电视广告色彩绚丽,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地表现产品,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电视广告通过运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和广告创意,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情节性的片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和记忆,是旅游地形象宣传的最佳表现形式。目前,在旅游推广中较多地运用电视广告的是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概括性的形象宣传,通过一般片长在30~60秒左右的电视广告片,从视觉上生动地展现旅游地形象和旅游概念。如在诸多省级电视台发布的“登泰山,保平安”,“人间天堂、山东烟台”,“梦西子,中国杭州”等旅游地形象广告。
当前,旅游专题片、旅游专题节目、旅游电视杂志等是比较流行的电视广告形式。这种广告通过节目主持人或参与者的亲身体验,向受众展现旅游地的“食住行游娱购”,形象地将游记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模糊传统电视广告劝服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旅游广告的互动效果。在这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是香港康泰旅行社的“康泰旅游电视杂志”和香港永安旅游的“永安旅游电视杂志”。现在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的地方电视台,都纷纷推出各种形式的旅游节目或电视广告。但是电视广告的保存性较差,加上制作、发布费用昂贵,受众目标市场不明确等因素,旅游企业应慎重考虑。结合旅游产品的级别、档次和在市场中的前景考虑广告的制作与投入,以及选择广告媒体的级别等。
3. 3 互联网是最佳的旅游广告形式和发展趋势。
1967年,美国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首次使用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由此机激发了新媒体广告的研究和流行。新媒体主要是指以网络技术、光纤技术为基础开发的具有双向沟通的国际互联网、图文电视、卫星电视等。互联网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在国际上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双向性、信息立体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以及信息传播的无边界性、多向分散性的特点,是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所不能具备的优势(Rafaeli and Sudweeks,1997; Morris and Ogan,1996;Pavlik,1996)。新媒体的互动性已经成为B-C(Business to Customer)市场概念的最好执行者 (Peppers and Rogers, 1993)。而这种新型的传播媒体天生具备的优势,恰恰符合了旅游广告传播的突出特点,因此,互联网必将成为旅游广告应用的最佳媒体及未来发展趋势。
1994年美国AT&T公司在hotwired上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广告,从而揭开了广告发布的新篇章,网络广告作为一种广告形式迅速发展,遍及世界各国。网络广告的传播模式及时互动、双向沟通,“一对一”交流、用户驱动等性质和特点,使网络广告在形式上和发布上都逐渐模糊了信息与广告的界限,更进一步地实现了广告主与广告受众的互动,向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立体化的、直接的信息,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受众不同的需要和习惯,实现了广告的个性化和碎片化。网络广告的这些优势和特点,完全符合了旅游广告信息和旅游市场教育的诸多要求,必将成为旅游广告的最佳发布形式。
此外,网络中存在各种虚拟社区。虚拟社区是一个通过网络以在线的方式供人们围绕某种兴趣或需求集中进行交流的虚拟空间,具有共征性、能动性和分散性地特点(陈刚等,2002)。相比与传统媒体,虚拟社区为旅游广告的发布提供了梦寐以求的受众资源。网络社区的人们一般都有着共同的兴趣或相似的需求,交流平等,信息传播方式近似人际传播,信息交流不存在绝对的权威或功利形式的传播者,更容易在人们之间形成信赖感,从而大幅度地增加了信息的说服力。虚拟社区的共征性能提高广告的针对性和广告信息对目标受众的到达程度,使广告主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及时更顺畅,有利于旅游企业建立更为详细的客户资料数据库,了解旅游者心理,把握市场动向。
总而言之,网络广告的特点及优势是传统传播媒介所难以比拟的。针对旅游产品和旅游广告的特点,网络将成为旅游企业发布广告宣传的最佳媒体,旅游网络广告结合不同形式的旅游介绍、旅游常识、游记等辅助信息,将使旅游广告更加丰满更加立体化。显然,当前互联网发展的瓶颈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广告的发展;但是,随着网络建设和网络信用平台等相关设施和政策的完善,网络广告将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广告媒体,成为旅游推广的最佳选择。
3. 4 杂志是旅游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宣传的得力媒体。
杂志广告虽与报纸广告同为平面广告,但其在设计、制作、印刷和发布上,比报纸广告更加讲究艺术性和专业性,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够更加突出所宣传的产品。杂志广告的受众明确,有比较明显的指向性和专业性,具有保存价值。杂志广告通过广告创意将产品图片与版面设计、广告文案结合起来,形象地展现旅游产品的概貌,对旅游产品进行全貌性、形象性的宣传。目前广泛使用杂志广告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对旅游饭店、旅游景点等旅游产品具像的形象宣传。但是,由于杂志广告的传播范围有限,广告成本较高,时效性不强,不适合进行重复性高、时效性强的旅游信息的发布,对于进行旅游地的整合形象宣传有一定的局限。
3.5 其他广告形式是旅游企业形象宣传的辅助形式。
除了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进行规模化的旅游广告宣传外,旅游企业也运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载体发布其他的企业形象宣传,主要包括旅游企业派发的旅游宣传单张、旅游企业宣传册、旅游产品介绍册、旅游交通工具上的流动广告、户外广告、旅游地图,以及旅游企业发布的其他隐形广告,如旅游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企业现场活动等等。
旅游交通工具上的流动广告主要是指喷绘在旅游交通工具上广告,如旅游车、游轮上的车身、船体广告等。交通广告具有流动性,广告暴光时间长,价格较低廉,制作相对简单,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同时也增加了交通工具的识别程度,在旅游广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交通工具本身的限制,广告的表现力不强,内容简单,只能作为旅游企业的名称、标志、口号等视觉识别系统的表现形式之一,难以作为独立的广告形式。
户外广告是由旅游企业出资发布的、具有较长的时间性和一定表现力的一种广告形式,多用于旅游景点的宣传。户外广告的地域性明显,影响力较小,不可移动,一般处在旅游景点的附近。主要形式有标牌广告、灯箱广告、标语广告等。
旅游地图是沟通旅游者与旅游地的平面信息载体,虽然目前旅游企业、旅游单位对旅游地图的重视不足,旅游地图的价值仍未得到开发,但是旅游地图作为一种直接沟通媒介,具有美学、科学的价值,恰当的运用旅游地图发布旅游广告,将为旅游企业的形象宣传和旅游产品的推广提供良好的空间。
四、有效选择传播媒介进行旅游广告的策略
综上所述,结合旅游推广和旅游广告独有的特点,旅游广告的媒体选择与广告的目的、内容和广告的受众有紧密的关系。旅游广告主在进行旅游宣传时,充分考虑所推广的产品的性质、特点和广告的规格、受众特点、覆盖范围等,选择和运用相适应的广告媒体。目前,按照旅游广告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旅游地形象的概念性宣传、旅游企业的形象广告、旅游产品产销信息广告以及其他的广告内容。针对不同的广告内容,制定适当的广告策略,选择和运用相适应的有效的广告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4.1 旅游地形象概念广告
旅游地形象的概念性宣传主要是针对某一旅游目的地而进行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有组织的宣传,其宣传并不针对个别具体的旅游产品,而是从宏观的、规划的角度,体现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概括和旅游概念,塑造旅游地的品牌。此类宣传应主要采取电视广告的形式,渲染旅游目的地的美感与文化价值所在,再配以网络广告,大型户外广告等形式,通过多方面的广告宣传,向受众传达统一的品牌信息、内涵和口号。旅游地形象概念性宣传发布单位往往不是单一的旅游企业或几个旅游企业,而是以旅游地的行政管理单位牵头的、大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其广告投资额度大,发布时效较长,多以系列广告为主,配合当地旅游主题等活动所进行的长效宣传和推广。最为突出的是上海市为申请2010年“世界博览会”,拍摄的电视宣传片,加上多方面的宣传攻势,为上海申办博览会营造一个具有明确主题和内容的形象宣传。
4.2 旅游企业的品牌广告
旅游企业主要是经营或生产旅游产品的企业,如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公司等,旅游企业的品牌广告主要是展现企业的服务形象,通过不同形式的视觉表现向消费者展示旅游企业的服务定位和服务水平,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旅游企业的品牌广告在宣传时应尽量模糊企业广告的界限,选择信息容量大、双向沟通功能强、广告劝服性隐蔽、广告投资额度不大的媒体。旅游企业在进行企业形象宣传时,可以网络广告为主,在网络上不仅对企业的品牌和形象进行宣传,同时提供双向沟通渠道,开设网上论坛、网上预订,建立网络投诉机制等,更实际地体现旅游企业服务周到、服务人性化的特点。此外,旅游企业发布的电视广告、杂志广告,印发的企业宣传册、宣传单张等都是旅游企业形象宣传的有力手段,从视觉上到行动上为企业与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渠道。目前旅游企业形象宣传上做得比较突出的有深圳华侨城、中国大酒店、上海金茂大酒店等。
4.3 旅游产品的营销广告
旅游产品的营销广告在性质上与普通商品的营销广告类似,作为旅游线路、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纪念品等产品营销的推广手段。旅游企业对此类广告的投资额度相对较小,发布频率较高,更新快,个性化不强,多见诸于报纸、杂志以及宣传单张等经济性较强的宣传媒介。
4.4 旅游企业的其他广告
除了以上主要的几种旅游广告内容,旅游企业还可以对企业的服务内容、范围、方式以及产品的销售,通过举行短期促销、联合促销、公关活动、现场活动、发布事件新闻信息等方式进行显性或隐性的宣传,以这种受众感同身受的参与、互动形式,更有效地推动旅游企业的品牌建设和旅游产品的销售。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按根据游产业和旅游产品所具有的特点,新形势对旅游广告的推广形式和媒体信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发展方向。旅游企业在发布旅游广告时,应结合旅游推广的目的和内容,充分考虑不同媒体在广告宣传上的优劣势,正确选择旅游广告媒体,整合不同的广告形式和广告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推动旅游地或旅游企业品牌建设和旅游产品的销售。同时,立体化、多元化的信息也能够达到对旅游市场的教育与培养的目的,更好地帮助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选择,获得旅游审美和愉悦身心的体验。在理论研究上,旅游广告的特点与应用研究,是进行旅游广告效果测定的基础,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假设基础。
Ⅵ 旅游时购物游客更爱什么商品
旅游购物是旅游者在旅游中购买商品的行为。旅游商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只在于由谁购买,旅游者购买的即是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更是如此,人们喜欢欣赏文化,更喜欢享受生活。对大众而言,无论平日多么讲文化,旅游购物时对生活用品的关注通常都排在前面。出现了在旅游中看文化、听文化、讲文化,购物时买生活用品的现象。国内很重视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而境外却以生活旅游商品为着眼点。这造成了国内旅游商品中文化旅游商品多,但人均购物少;境外旅游商品中生活商品多,但人均购物多的现象。相比之下,国内一提特色就奔向文化,而境外的特色则内涵丰富,包括品牌、质量、价格、文化、物产等。
人们需要文化旅游商品、需要生活旅游商品、需要文化生活旅游商品,更需要各类高质量、价格合适的旅游商品。文化的、生活的、文化生活的旅游商品都有人需要,只是人群不同、受众数量不同。旅游商品的设计者、制造者、销售者、经营者需要在大众、小众、高端、低端的不同的市场空间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当然,旅游商品也是商品,当下,商品的购买者包括:本地居民、外地人(很多是旅游者)和网民。旅游商品的开发要以特色吸引旅游者购买,同时不能忘了居民需求和网民需求。企业开发的商品,可以卖给旅游者,也可以卖给本地居民和网民,商品还可以卖出国门。旅游商品企业要面对大市场,做出自己的特色,满足包括旅游购物在内的市场需求,引导包括旅游购物在内的市场需求,才是发展旅游商品的目的。
Ⅶ 景区提升如何提升文化品位
一、旅游和文化的关系。目前,挖掘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旅游产品创意的潮流。如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浙江杭州的“宋城”,陕西西安的“大唐芙蓉园”都是以历史文化创意的成功旅游产品;而云南的“印象云南”、“纳西古乐”,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则以绚丽的民族文化作为创意的核心大受追捧。许多地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观念,重新盘点自己的文化遗产。他们发现过去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俗不登堂的、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蕴涵着中华民族久远的文化传统和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信仰情结。一经创意包装,立刻一鸣惊人,成为成功的旅游产品。这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文化和传统的力量,虽然它不如“时尚” 的东西炫耀一时,但其影响是久远的,根基是牢固的。
二、旅游景区文化提升的要素旅游景区的美誉度、知名度,以及整体的旅游氛围,都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持,包括旅游形象、旅游景观、旅游主题、旅游产品、游憩方式等。旅游景区文化包装是指通过发掘利用该地的历史文化遗存、宗教文化传统、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形象的塑造、品牌的打造、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从而达到提升目的。
三、景区文化包装的策略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完善仅仅是产业提升的基础部分,景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仍然依赖于文化提升,这是决定旅游者购买意愿的首要因素。如,我们在宁夏沙坡头景区通过挖掘大漠文化和桂王城故事营造了传奇色彩,以“说黄河文化,讲神奇故事”极大地增强了景区竞争力;四川阆中依靠“风水古城嘉陵第一江山”塑造了品牌;而云南安宁市温泉镇则经过“温泉文化”包装才名声大噪。景区文化包装是在现有资源和功能基础上的创新运作。根据我们的经验必须十分的讲求策略,以保证其可操作性、受众认同度和市场推广效果。
Ⅷ 怎样做旅游推广
1、媒抄体新闻宣传:媒体宣传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户外广告、网络媒体等等。主要从媒体的受众消费成本、广告投放成本、信息复合度、传播速度以及受众的欣赏度进行分析。传播的信息可以从旅游品牌、旅游文化、旅游服务、旅游产品以及包括来自游客的信息、感受等,作为传播的内容。
2、做活动,做促销,这种也是比较吸引人群的方式之一,把用户信息拿到手,便于后期的管理,持续影响,旅游不像其他的一次性消费品,购买了之后就不在有需要了,这部分客户维护好了,下一次旅游说不一定还会找你。
3、搜索引擎,目前搜索,旅游产品旅游网等关键字,前面都是网络竞价的,自然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些大网站,新网站想通过SEO将这些热门关键词做到靠前的位置,难度较大。可以选择一些难度不大的词进行优化,或者是一些长尾词,长尾词虽然指数不大,但是做起来了效果还是可以的。
4、自媒体、论坛外推,在网站、论坛、博客发软文,做微博营销,同垂直网站或者本地化的社区,论坛开展合作,为中小型公司进行团队,公司的年度旅游提供线路,产品和解决方案等。
Ⅸ 惠州发展旅游业有什么优势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在服务业中占据先导地位,是永不过时的朝阳产业,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旅游业对惠城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
1、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内需,促经济快速发展客观要求。作为朝阳产业,旅游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带动效应明显和直接的特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公布,旅游业每直接增加1元收入,相关行业就间接增加4633元收入;旅游业每直接增加1个从业人员,相关产业就增加5个人员的就业机会。在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拓宽我区就业渠道的必然选择。
2、发展旅游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国际旅游消费年均增长6.7%,是世界财富年均增长率的2倍,到2020年,全球每年将有16亿人跨国旅游,国际旅游总收入可达2万亿美元。2004年,惠城区本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5.8%,与珠三角其他一些发达县(区)相比,惠城区第三产业的总量和比重仍然偏小偏低,如广州天河区同期的比重为74.6%,佛山的禅城区、顺德区、南海区的同期比重分别为36.3%、40.8%、38.7%,珠海市香洲区的同期比重则为48.4%,因此,力促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保证惠城区向更合理的经济结构和更高级的经济形态迈进,就显得必要而迫切。
3、发展旅游业可以提高惠城的品位与城市知名度。旅游业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大使,也是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知名度高不高,与旅游业是否发达有直接关系。惠城区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观光、文化交流与对外开放,从而提高惠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知名度,塑造具有活力和开放的城市形象。
一、惠城区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1、旅游消费充分带动了社会消费。2004年,惠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518万元,同比增长20.9%,其中旅游消费的贡献功不可没。据初步统计,2004年惠城区住宿业营业收入总计达46339万元,其中旅游饭店的营业收入达到了33911万元,占整个住宿业营业收入的73.2%;旅游饭店的客房收入达12918万元,占整个住宿业客房收入的76.5%,客房数以及床位数分别达到4577个和8327个。旅游业的发展成为惠城区住宿餐饮业以及批发零售业快速增长的生力军。
2、旅游形式以观光悠闲度假游为主。以西湖为中心、以白鹭湖、中洲塔、摩天轮、东江为主线的观光悠闲度假游构成了惠城区旅游观光的主线。东江滨江风景带、白鹭湖旅游度假区、汤泉度假区、矮陂镇金鹅温泉度假区等则是惠城区旅游观光的新亮点,北部则有芦岚、矮陂、横沥等镇的特色农业生态旅游。
3、结合地域本土文化,旅游开发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惠城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客家、广府、潮汕等多种文化揉合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特征。以每年一次的惠州美食嘉年华为例,美食嘉年华与东江饮食文化充分结合,充分展示城市特色,进一步弘扬东江美食文化、丰富惠州旅游品牌、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扩大了惠城区及惠州市的知名度。
据初步统计,2005年第二届美食嘉年华共吸引了130多家企业进场参展,外地参展商覆盖了全国近20个省(市、区)和朝鲜、日本、印度等国7家境外饮食企业,荟萃了1200多种美食,参与观众及海内外游客总数30多万人次。美食嘉年华期间,全市主要旅店全部爆满,旅游区点人流如织,有力地拉动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要素。在本次设展的130多个摊位中,明火展位70家、啤酒饮料厂商2家、生活精品10家、包装食品39家。展示展销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中外美食和食品及生活用品展示展销,在精品美食馆集中展示了东江菜系的代表作。据初步统计,美食嘉年华期间,30万人次的进场人数比首届的10万人次增加了2倍多;馆内外展位直接销售额较去年的640多万元有较大增长,各参展单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参展企业档次较高,来源较广,天悦大酒店、西湖宾馆、麦科特大酒店、金世纪大酒店、惠州宾馆、海湖大酒店等星级酒店均参展。美食嘉年华期间庞大的人流有力刺激了消费,为我市酒店、旅游区点、旅行社、餐馆、茶馆、商场、咖啡厅、出租车等行业增加了丰厚的收入,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相关要素人气旺盛,业务量大幅度增长。以旅游饭店为例,五一黄金周期间,各主要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超过90%,部分饭店高达97%以上。参展的展馆内直接销售额平均每天都在万元以上。
3、接待游客以国内旅游者为主,2003年惠城区全年共接待过夜旅游人数86.15万人次,其中接待国际游客4.06万人次,分别占全市的31.7%、67.3%。惠阳、惠东、博罗、龙门和大亚湾接待过夜旅游人数分别占全市的15.5%、13.4%、9.6%、25.5%、4.2%。与全市其他兄弟县(区)相比,惠城区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居于全市前列,成为全市对外的重要窗口。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与本市其他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县(区)相比,惠城区现有旅游景观资源略显劣势。在全市知名的11个风景区中,惠东4个、龙门2个、博罗2个,大亚湾1个,惠城区2个。尽管从知名风景区数量上接近全市各县(区)的平均水平,但惠城区大部分旅游景点都集中在市区内,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是可以借助市区内便利的交通条件,不利的是大多数游客都倾向于海滨度假区和温泉,而喧闹市区内的人文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则明显不及前者。
2、市区内部分游览景点经营状况不乐观。因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曾经门庭若市的老旅游景点游人数锐减。如原本游客如织的市区飞鹅公园如今每天接待的游人寥寥可数,今年1-8月,该公园的门票收入仅有5000元,尚不足以支撑公园的日常管理费用。门票收入的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投入更加难以为继。而设施的不完善又导致了游人数和门票收入的不足。
3、潜在的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优势,旅游资源开发尚未做到物尽其用,惠城区内还有丰富的潜在资源可开发为创造经济效益的旅游资源。单从显性的旅游风景区来看,惠城区的旅游资源禀赋与其他县(区)相比,的确不占优势。但惠城区作为惠府所在地,是一座历史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客家、广府、潮汕等多种文化特性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特征。别具特色的东坡、东江、东征、东纵等历史文化底蕴可以开发成为独树一帜的惠城旅游精品,创造无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三、打造惠城旅游精品的决策建议
1、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惠城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把旅游开发和资源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旅游业建立在发掘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惠城区旅游业的现状,提供与其他地区具有差异化的特色旅游服务。充分挖掘旅游景观,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促进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2、突出重点,搞好规划和建设。要把旅游业纳入市区和各镇的发展规划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休闲观光结合起来,整体优化,高效利用。加强宏观控制与指导,各级政府与旅游管理部门应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协调。
3、增加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投入,发挥政府主导优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能光靠政府大包大揽,因此,要积极创造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支持的发展格局,广开资金,广开源路,保证旅游开发投资来源的多元化。制订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及外资投入,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搞好产权制度、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的创新与改革,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和活力,把旅游业作为发展惠城区的第三产业的重点做大做强。
4、以独特的惠城文化为重点,加强宣传包装,做大做强惠城旅游市场。文化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等旅游优势并不能自动产生效益,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旅游营销,才能转化成旅游价值甚至经济效益,“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在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惠城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培育旅游市场,使游客选择惠城区作为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5、努力打造以西湖、白鹭湖、中洲塔、摩天轮、东江(东江夜游)为主线的观光悠闲度假游一体化路线。惠城区旅游业的正确定位就是要突出惠州“四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特色。一是以文化大舞台为载体,向市内外游客宣传惠州“四东”文化和客家文化,增加市区的吸引力;二是通过弘扬惠城悠久的历史文化,使之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永葆吸引力。
6、充分利用惠城区商贸流通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契机,完善市区内的交通配套设施,吸引外来游客购物消费,促使惠城区内销式的商贸流通业向外向型转变,打造惠城“购物天堂”。旅游购物街和风味美食街的定位从建筑风格到经营项目都要突出惠州的客家文化特色,以经营惠城土特产品、民间工艺、文化产品、特色美食、风味小食为主,兼营一些其它特色商品和美食。一是要丰富市场,方便游客购物和餐饮。二是要打造购物和东江美食品牌,通过旅游购物和风味美食街,把惠州旅游、文化、美食产品推向市场,提高知名度。
7、结合新划入乡镇的具体镇情,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带。发展芦岚、矮陂、横沥等镇的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对矮陂金鹅温泉度假村等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做好跟踪服务,促使项目早日投入使用,通过北部山区镇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山区镇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平衡镇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态势。
Ⅹ 谈谈你对中国旅游发展的认识
国内旅游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不仅要面对旅游产业愈来愈受到重视的时代,同时旅游消费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市场化的态势已完全呈现出来,而且城市之间旅游产品同质化趋势非常严重,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唯一的选择就是差异化,而定位正是在战略上达到差异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经营城市与经营企业一样,应有品牌意识和名牌战略打造城市的个性和特色,要求突出重点、规模适度、增强特色、强化功能,根据城市自身的资源状况、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文化历史背景,确立有利于城市的独特发展战略。
构筑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理念,是城市旅游品牌建设的中心问题,它的作用是整合城市旅游形象因子,将城市旅游形象信息综合地表现出来,呈现在受众面前,使目标受众对城市旅游产生清晰、明确的印象,引起目标受众注意,并产生美好联想。由此,引起目标受众对城市进行深入了解、深度感知、深度参与的欲望,从而导致对城市的心理情结。城市经营将为城市旅游创造出独特的品牌资产,使城市拥有了一种垄断性旅游资源,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对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旅游品牌的重视,是城市旅游营销的开始,也是城市旅游发展定位和未来战略的宣示。城市旅游品牌一经形成,对城市旅游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延续性等特点。此外,城市旅游品牌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城市的旅游产业和城市的加速发展、城市旅游品位提高等方面表现出来,因此对城市旅游品牌不仅要建设,更要进行强有力的管理。